您的位置:天气预报查询一周

题西林壁古诗带拼音

更新时间: 2024-06-14 13:39:53

壹,题西林壁古诗带拼音

1、qiān lǐ huáng yún bái rì xūn,běi fēng chuī yàn xuě fēn fēn。千 里 黄 云 白 日 曛 ,北 风 吹 雁 雪 纷 纷 。mò chóu qián lù wú zhī jǐ,tiān xià shuí rén bù shí jūn。莫 愁 前 路 无 知 己 ,天 下 谁 人 不 识 君 。

2、这是一首别具一格的送别诗,诗人在即将分手之际,全然不写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而是满怀激情地鼓励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来。前两句写漫无边际的层层阴云,已经笼罩住整个天空,连太阳也显得暗淡昏黄,失去了光芒,只有一队队雁阵,在北风劲吹、大雪纷飞的秋冬之际匆匆南迁。

3、如此荒凉的时候各奔一方,自然容易伤感,但此诗的情调却明朗健康。后两句劝董大不必担心今后再遇不到知己,天下之人谁会示赏识像你这样优秀的人物呢?这两句,既表达了彼此这间深厚情谊,也是对友人的品格和才能的高度赞美,是对他的未来前程的衷心祝愿。送别诗能够写得如此豪迈向上,实在难得。

贰,题西林壁诗的意思

1、《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庐山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

2、从远处和近处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又不相同。后两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原来是因为“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说,只有远离庐山,跳出庐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

叁,题西林壁教案

1、教学目标:学习“缘”这个生字;读懂诗句意思,理解古诗内容进而感受庐山的优美风景;领会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富有哲理的诗句。

2、教学过程:激发情趣,导入新课;了解诗人,理解题意;精读古诗,理解诗意;吟诵古诗,品悟诗境。总结:《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色的赞美,更包含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

3、作业:背诵、默写《题西林壁》;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是怎么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的意思。

4、教学反思:古诗的学习主要通过“读、品、说、赏”几个方面进行,紧紧抓住“横、侧、远、近、高、低”几个词,放手让学生自读感悟,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情感,领悟诗歌深刻的内涵,从而受到启迪。

肆,苏轼写题西林壁时的心情

《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庐山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从远处和近处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又不相同。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看待事物要看得全面,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往往会得到不同的结果。而且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的思想感情。

伍,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1、教学目的:

(1)理解诗句大意。

(2)学习古诗的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3)体会诗歌的意境,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

2、重难点:理解诗中所含哲理,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3、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首诗写了些什么呢?请大家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完后可以读给同桌听。

(2)指名学生读,评价。

(3)师:同学们朗读得不错,如果能注意一下停顿就更好了。可别小看停顿,在古诗中是很有讲究的.一般来说,一句诗中每两个字一停顿,最后三个字连着读。 指名读 小组读 齐读。

4、吟诵品诗,感悟哲理

5、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师:“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像这样富含哲理的诗句,你还知道有哪些?选择自己喜欢的背下来。

6、反思:

《题西林壁》这是苏轼在1084年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课前,我布置学生查阅相关的资料,有关于题壁诗的,有关于苏轼生平的,还有苏轼的其他著作等,相信课前预习的资料查阅,让他们更全面地了解了诗歌的背景、相关的内容,更有助于诗歌学习。

标签: 西林 古诗 拼音

天气预报查询一周-www.15tqw.com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站天气仅提供参考,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或有任务合作意向可联系我们
电话:邮箱:
闽ICP备18026954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