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天气预报查询一周

回族的民族服饰有什么特点

更新时间: 2024-06-02 02:59:04

①回族的民族服饰有什么特点

1、男子们都喜爱戴用白色制作的圆帽,圆帽分两种,一种是平顶的,一种是六棱形的,还在圆帽上刺上精美的图案;

2、回族妇女常戴盖头,盖头也有讲究,老年妇女戴白色的,显得洁白大方,中年妇女戴黑色的,显得庄重高雅,未婚女子戴绿色的,显得清新秀丽;

3、不少已婚妇女平时也戴白色或黑色的带沿圆帽,圆帽分两种,一种是用白漂布制成的,一种是用白线或黑色丝线织成的;

4、服装方面,回族老汉爱穿白色衬衫,外套黑坎肩,老年妇女冬季戴黑色或褐色头巾,夏季则戴白纱巾,并有扎裤褪的习惯,青年妇女冬季戴红、绿色或兰色头巾,夏季戴红、绿等色的薄纱巾。

②回族的神是什么

回民大多信仰伊斯兰教,而安拉是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中宇宙最高的独一实在、应受崇拜的主宰名称。伊斯兰教是严格的一神教,相信除安拉之外别无神灵,安拉是宇宙间至高无上的主宰。《古兰经》第112忠诚章称:“安拉是真主,是独一的主,他没生产,也没有被生产;没有任何物可以做他的匹敌。”据《古兰经》记载,安拉有99个美名,是独一无二、永生永存、无所不知、无所不在、创造一切、主宰所有人命运的无上权威。信安拉是伊斯兰教信仰的核心,体现了其一神论的特点。

③回族文化:回族的生活习俗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着许多的民族,这些民族也都有着属于自己民族的生活习俗和特色。回族是一个具有古老文明的大家庭,回族作为五十六个民族之一,回族文化也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展,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回族的生活习惯吧。

回族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古老的文化。特别是回族习俗文化,绚丽多姿,引起世人关注。回族以汉语为共同语,但在宗教生活和社会交往中,他们又夹杂着大量只有穆斯林内部交流的词汇或短语。

凡是回族居住地,在乡村,总是一片片一块块地集中在一定堡子、寨子或山村;在城镇,又总是集中在一定的地段和街道。在宁夏、回族大都住平房、窑洞、砖瓦房等等。房屋一般向南。回族住房建在靠近水源的地方,便于清扫。回族不崇拜偶像,穆斯林家屋内墙上特别是礼拜堂内不贴人像。

在回族的聚居区都建有清真寺。清真寺一般主要举行宗教活动,也是进行宗教教育、传播宗教知识的学校。清真寺的建筑风格一般都是阿拉伯式的,也有中国古典式或两种风格混合的,由礼拜殿、水房和经堂三大部分组成。

在日常生活中,见面都要问安。客人来访,要先倒茶,还要端上瓜果点心或自制面点招待,而且所有家庭成员都来与客人见面、问好。 若遇上老年客人,还要烧热炕请老人坐,并敬“五香茶”或“八宝茶”。送客时,全家人都要一一与客人道别、祝福。有时远客、贵客还要送出村庄或城镇才分手。

回族人忌食猪肉、狗肉、马肉、驴肉和骡肉,不吃未经信仰伊斯兰教者宰杀的和自死的畜禽肉,不吃动物的血等;忌讳别人在自己家里吸烟、喝酒;禁用食物开玩笑,也不能用禁食的东西作比喻,如不得形容辣椒的颜色像血一样红等;禁止在人前袒胸露臂;凡供人饮用的水井、泉眼,一律不许牲畜饮水,也不许任何人在附近洗脸、或洗衣服。取水前一定要洗手,盛水容器中的剩水不能倒回井里。

回族的日常饮食很注意卫生,凡有条件的地方,饭前、饭后都要用流动的水洗手,多数回族不抽烟,不饮酒,就餐时,长辈要坐正席,晚辈不能同长辈同坐在炕上,须坐在炕沿或地上的凳子上。另外,舀水、舀饭均不得往外舀。

④回族的民间工艺美术习俗

回族民间工艺源于伊斯兰文化艺术,它具有回族的民族传统及特点,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名族文化,而回族的名族文化反应了回族人民探索、追求完美的理想。本期的回族文化带您走进回族的名族工艺美术习俗,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回族工艺美术习俗发展概况

纵观回族民间工艺美术习俗,无不与伊斯兰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古兰经》第五章里说绘画是魔鬼的行为,其实质是警告人们不能画人像、神像和雕塑生物等。穆斯林严格遵守这一戒律。后来在阿拉伯地区,应用艺术在希腊、波斯等艺术的影响下,吸收其精华,并经过加工使之与伊斯兰艺术相结合,突破了原来的形式,形成伊斯兰艺术的独特风格,即避免创作骆驼、牛等具体的动物和鸟类等,尽量表现抽象的内容。在抽象的艺术创作中,充分地表现其思想内容。这种艺术创作方法大多表现在伊斯兰建筑艺术中,并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绩。首先在清真寺的建筑设计上运用了几何原理,其次在装饰设计上以程式化花朵组成反复出现的几何图形,并以此为中心,辅之以葡萄与藤叶相缠的蔓延花纹等。

我国回族人民由于受伊斯兰艺术的影响,早在唐、宋时期,阿拉伯、波斯来中国经商、传教的穆斯林,他们不仅带来了阿拉伯、波斯等地的琉璃、牙雕等精美的工艺品,而且还带来了伊斯兰艺术。如泉州圣友寺,据寺内现存阿拉伯碑文载,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其建筑风格与18世纪初大马士革伍迈业清真寺相仿。杭州凤凰寺,传说后窑殿全系砖建,为三个大圆拱形组成,是我国最早的“无梁殿”。

泉州伊斯兰教石刻,有二百余方,大部分属于元代的遗物。这些碑分为墓葬碑刻和清真寺碑刻两类。这二百余方碑刻,每一方都是一件工艺品。碑上既有阿拉伯文,又有波斯文和突厥文。阿拉伯书法艺术在这些石碑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有库法体、大楷、小楷、草书、花体、方体等等。除此以外,石碑围边上还有丰富多彩的装饰雕刻:有螺旋纹、缠枝、如意双环等图案,有的石碑上雕刻有莲花瓣、莲花蕊等几十种花卉图案,还有的以枝叶烘托圆月的精美图案。可以说,回族的伊斯兰教石刻艺术,为中华民族的艺术宝库增添了灿烂的明珠。

元代回族的“大食瓶”,令人赞赏,制作精细巧薄,美观高雅,堪称回族艺术中的精品。另外,元代回族人加工的金银首饰灵巧好看,品种多样,也颇受人们欢迎。

明代回族的制铜和制瓷工艺,民族特色更浓。如宣德炉制出的铜器,从提供的原料紫石、风磨铜以及装饰纹样看,在当时还不多见。在制瓷上,回族最大的贡献是发现了“回青”这种原料,并在瓷器中将“回回花纹”与中国传统的松、竹、梅、龙、凤巧妙地结合起来。清代以来,回族工艺美术应用的范围较广,种类也较多。在民间已有回族人制作的陶瓷花瓶、盘碟、玻璃画、箱框画、香炉、盖碗、地毯、刺绣、纺织以及回族房屋建筑的砖雕、木雕等等,使伊斯兰艺术与回族风格融为一体。回族的工艺美术习俗回族的民间工艺美术习俗,源于伊斯兰文化艺术,具有本民族的传统和特点,表达了回族人民对艺术的感受和思想,反映了回族人民探索、追求完美的艺术境界的理想、观念和方法。

标签: 回族 民族服饰 什么 特点

天气预报查询一周-www.15tqw.com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站天气仅提供参考,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或有任务合作意向可联系我们
电话:邮箱:
闽ICP备18026954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