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天气预报查询一周

寒食古诗意思解释一句一句

更新时间: 2024-06-06 13:28:47

寒食古诗意思解释一句一句

《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从当时皇帝到一般朝士,都偏爱该诗,历来评价也很高。

寒食是中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皇恩。这仪式用意有二:一是标志着寒食节已结束,可以用火了,二是藉此给臣子官吏们提个醒,让大家向有功也不受禄的介子推学习,勤政为民。唐代诗人窦叔向有《寒食日恩赐火》诗纪其实:“恩光及小臣,华烛忽惊春。电影随中使,星辉拂路人。幸因榆柳暖,一照草茅贫。”正可与韩翃这一首诗参照。

寒食古诗描写什么节日

1、《寒食》这首诗描写的是古代传统节日“寒食节”的景象。

2、原文如下:《寒食》,唐,孟云卿。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3、译文如下:春天,长安城处处飘飞着落花;寒食节,东风把御园柳枝吹斜。黄昏时,宫中传出御赐的烛火,轻烟散入了新封的王侯之家。

4、作者简介:韩翃,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韩翃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

寒食古诗意思解释

1、白话译文: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点蜡烛的轻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2、《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3、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从当时皇帝到一般朝士,都偏爱该诗,历来评价也很高。

寒食古诗意思

《寒食》这首诗是描述唐代寒食节的景象、习俗来讽刺君王昏庸宠幸佞臣的腐败现象。这首诗以“寒食”为题,描写寒食节这天长安城里柳絮纷飞,傍晚皇宫赐给亲近的大臣需要用的蜡烛的景象。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寒食

唐代: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翻译:春天的长安城里到处都是纷飞的柳絮,寒食节时的东风吹拂着皇城里的柳树。傍晚皇宫里传送蜡烛赐给天子近幸之臣,蜡烛的的轻烟飘散到这些天子宠臣的家中。

简析: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白天长安城里的景色,“无处不飞花”以一种双重否定的语气烘托出满城的盎然春意,一个“飞”字则写出了春风吹拂柳絮的姿态,春风吹遍了全城的柳絮,也吹到皇城里来,柳树枝条都被风吹得倾斜了。后两句诗写的是傍晚皇宫里赐给天子宠臣寒食节用的蜡烛,运用了汉成帝宠幸外戚的典故说明天子对宠臣恩典,借古讽今,寒食节是禁止烟火的,但是宠臣可以凭借的帝王的恩典破例点蜡烛,暗含讽刺之意。

寒食古诗的主题是什么

1、《寒食》是一首寓意非常委婉的讽刺诗。其实在唐代以前,汉朝最为强大的朝代,所以一般唐人写诗时都喜欢借助汉代来比喻唐朝,而这首诗也是借汉代的故事来讽刺唐朝。

2、寒食需要三天焚火,本来应该第四天才可用火,但是在皇宫里在第三天的黄昏就将传火种的蜡烛赐给了皇帝国戚。 从这件小事就足以说明皇帝对皇亲国戚是特别恩宠。

3、但是诗人在这里写得非常委婉,而且用春城飞花的奇丽景致进行开头,还用东风拂柳的描写非常自然地引出皇官。就好像是在称颂皇上的恩典,所以连皇帝都很喜欢。像这样不用一字指斥,就能非常容易达到讽刺效果的写法,就叫含蓄。

4、《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标签: 古诗 意思 解释

天气预报查询一周-www.15tqw.com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站天气仅提供参考,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或有任务合作意向可联系我们
电话:邮箱:
闽ICP备18026954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