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天气预报查询一周

明朝内阁制的特点和实质是什么

更新时间: 2024-06-02 18:43:32

明朝内阁制的特点和实质是什么

特点:人员有皇帝任命,属于废丞相的产物,不参与国家决策《前期》。

实质:君主专制的加强的产物。皇权政治的派生物。

明朝内阁是明朝建文四年至崇祯十七年的皇帝咨政机构,此后权力逐渐增大,后形成为明朝行政中枢。内阁辅臣的人数为一人至七人不等,辅臣奉使出外办事,多自称阁部。

起初,内阁大学士只具有顾问身份,皇帝为最终决定的权力,而大学士很少有参决的机会。到明仁宗、明宣宗时期,地位日益受尊崇。自此,内阁的权力日益增大,到明世宗中叶,夏言、严嵩等人执掌内阁,地位赫然为真正的宰相,亦可压制六部。

然而,虽然首席内阁大学士有票拟的权力,但却不得不依赖于内部太监送达批红。首辅大学士的职权如同以往的丞相,但必须与宦官合作,才能执掌大政,如张居正结合冯保。

清朝内阁制制的特点

特点:

1、形成时期长,而且始终没有取得法定的地位,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

2、内阁与皇权矛盾重重,又始终屈服在皇权的重压下。

3、内阁受制于司礼监,矛盾深刻,但又不得不走司礼监的路子。

4、内阁与六部经常互争雄长,矛盾重重。

5、内阁中矛盾激烈。

采纳 清朝内阁制度是清朝时期实行的内阁制度。清朝入关之前,后金(清)中央机关无内阁。清军入关之后,清王朝建立起全国政权,沿袭明朝内阁制度始设内阁。然而,内阁在清初成为定制,却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历时共二十七年(顺治元年至康熙九年),才最后确定下来,这是一个充满权力之争而又复杂的反复过程。

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特点及历史意义

特点:

1、国王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但是没有实权。2.议会是权力中心,拥有立法权。3.责任内阁制,英国首相从在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内选出。

历史意义:

第一,它是政府的最高决策机构。包括内政、外交、防务、教育、科研等各项决策。

第二,控制立法。现代社会中由于立法量的增加及其复杂化,议员个人既无设备又缺乏全面的知识和足够的信息来准备复杂的议案,导致政府逐渐加强对立法的控制,政府提出公议案,这种议案都是由内阁提交下院通过的。而且在准备议案中,内阁委员会越来越多的参与其中,即先由内阁列出议案原则,再由他组织有关大臣、文官、专家等一起磋商议案细节,然后交内阁审定。最后提交下院通过。

第三,作为政党的领导。首相是执政党领袖,内阁大臣都是由执政党领导组成的。内阁除了对国家、政府进行行政上的领导外,同时也对其政党行使着领导权。如讨论决定党的方针政策,竞选宣言等,在下院和公众中,为其党的政策、行动进行宣传,解释和辩护等。

明朝内阁制对社会的影响

1、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

2、提高了行政效率。减少了行政失误。

3、内阁控制权的争夺激励,引发党派争夺,政治昏暗。

4、为宦官专权提供了土壤,太监专权导致社会黑暗,行政腐败。

5、明朝内阁制影响了西方的政治体制的改革,对其有借鉴作用。

内阁制总统制区别

内阁制与总统制区别:

政府产生的方式不同:采用内阁制的国家,其政府首脑一般是多数党的领袖担任,其内阁成员由首相提出并任命,实行总统制的国家,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总统挑选政府人员,由参议院批准。政府与议会的政党关系不同:采用内阁制的国家,内阁首相既然是议会中多数党的领袖,总统所领导的党不一定在议会两院中成为多数党,总统也不能对议会实行绝对的政治联盟,它对本党议员不能进行制裁。政府对议会的责任不同:采用内阁制的国家,内阁掌握行政大权,国会和政府彼此分立,各有宪法规定的任期,各司其职。

标签: 明朝 内阁制 特点 实质 什么

天气预报查询一周-www.15tqw.com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站天气仅提供参考,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或有任务合作意向可联系我们
电话:邮箱:
闽ICP备18026954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