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天气预报查询一周

浅述厦门方言的形成与发展

更新时间: 2024-06-02 14:51:02

浅述厦门方言的形成与发展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方言,方言是当地文化的组成重要部分。在厦门文化中,厦门话也就是闽南语,是当地文化的代表之一。闽南语文化博大精深,在《南京条约》签订时,厦门被迫成为通商口岸,促使厦门话的产生。那么,厦门方言后来发展如何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吧。

厦门话(厦门腔闽南语),闽南语的代表音,属于闽南语当中的闽台片(泉漳片),与台湾话有着高度的相似性。但在口语方面,虽与台湾话同为漳泉腔,在音韵上也有着极高度的对应,但由于分化时间的早晚以及历史背景的不同,仍有着细部的差异,特别是在词汇方面较为明显。

厦门语电影,简称厦语片,是1949年后,从福建省闽南地区厦门、泉州移居英属香港的戏曲人员,利用粤语片设备来拍制的母语电影,其中以古装戏为多。

第一部输入台湾的厦语片,是1949年的《雪梅思君》,系由钱胡莲主演的古装戏。1952年以后,厦语片的生产渐多,题材多翻版自粤语戏曲片或改编目民间故事,编导也多是粤语片班底,其间还有少数是直接将粤语片更改配音而制成厦语片。

形成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定,厦门被迫开埠成为通商口岸,厦门岛和鼓浪屿迅速发展,吸引泉州、漳州等各地闽南人口流入,口音融合,促使了现代厦门话的形成。厦门话,闽南语的代表音,属于闽南语当中的闽台片,与台湾话有着高度的相似性。闽南语传入广东、东南亚及海外者称为福建话。

通行范围包括泉州、厦门、漳州三市及其所辖的县市和台湾地区、广东海陆丰地区共有3千8百多万人说闽南话。此外,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香港以及散居在世界各地的闽南籍华侨、华裔也有说闽南话的,虽然各地的闽南话有一些腔调差异,但是基本上能彼此通话无阻。

发展

历史上,闽南话随着闽南人在海外的创业和拼搏在一些侨居地扎根并传播开来。在马来西亚的马六甲很早就形成了闽南人的聚居地。在那里,闽南话成了通行语言。因此,西方人在马六甲先遇上了语言沟通的障碍,有人就想利用西方的表音文字来为闽南话注音。

1815年美国传教士马礼逊博士在马六甲英华学院完成编写《罗马化会话手册》,这就是白话字的最初方案。但白话字的成熟却是在厦门鼓浪屿,当时有位名叫打马字的牧师为厦门白话字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善于借助厦门的文化人参与到白话字的规范制定工作。

大约在1850年,打马字发现厦门局口街一位杨老先生对闽南民间语言掌握很熟练,懂得许多闽南方言词汇,就请他参与白话字字典的编辑工作。当时那些地痞流氓听说了这件事情,以为杨老先生发了大财,对他进行勒索。打马字牧师听说了这件事,就通过外交途径要求中国官府制裁恶霸。这一事件被记录在《中美往来照会集》中。

由此可以看出白话字的产生是闽南人和西方人智慧的共同结晶。从此白话字在厦门市民中广泛传播,何先生还向我们展示了清朝末年鼓浪屿的女学生们学习写白话字的照片。可见,当时推广白话字就注重面向年轻人。

山西运城方言的特点

山西运城方言特点如下:

1、运城话基本接近陕西关中话。发音特点是基本没有前鼻音,个别县存在平卷舌不分,主要是没有鼻音。

2、另外和关中话差不多的是叠声字特别多。运城话中只有四个声调,一二三四声在运城话里基本上是二三四一,个别变音情况例外。

3、运城方言是晋语和中原官话的过渡地带方言,兼有二者的部分特点。具有形象性,听起来特别生动,这也是特立中国文坛的原因之一。尤其是那些民间的小调,生动感人,久唱不衰,一曲五哥放羊更是在山、陕、蒙、冀广为流传。

以上为山西运城方言的几大主要特点。

黄渤闫妮方言的电视剧叫什么名字

斗牛。《斗牛》是由管虎执导,黄渤、闫妮等主演的黑色喜剧电影。该片讲述的是抗战时期,一头奶牛和一名老乡共同经历的生死故事。

如何认识共同语与方言的关系

1、方言不是单只北方的方言,还要包括南方方言。

2、共同语就是普通话,是一种通用语,它跟地方方言的关系就像是英语跟其他国家语言的关系一样。英语只是促进交流,减少民族隔阂的工具,普通话也是。

3、虽然说都是中华民族的语言,但是普通话跟方言之间没有什么十分必然的联系。普通话的历史很短连500年都不到,形成于清朝,是满族语碰撞汉语的结果,中国的方言少则1000年多则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所以不能说普通话是中华民族语言的标准和典范,也不能说中国方言演变自普通话。

标签: 厦门 方言 形成 发展

天气预报查询一周-www.15tqw.com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站天气仅提供参考,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或有任务合作意向可联系我们
电话:邮箱:
闽ICP备18026954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