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天气预报查询一周

管仲改革和商鞅变法的不同点

更新时间: 2024-06-02 15:05:08

管仲改革和商鞅变法的不同点

目的:前者是奴隶主为了建立霸业,后者是新兴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制度,建立并巩固本阶级的专政;性质:前者属于维护奴隶主统治的富国强兵改革,后者确立封建制度的改革;内容:前者改革侧重经济,军事方面,特别是赋税制度的改革,后者是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进行了改革,特别是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施行集权政治;结果:前者改革没有实现新的生产关系取代旧的生产关系,改革维护的是奴隶主专政的旧制度,后者都发展了封建地主经济,确立新兴地主的经济地位,用封建制取代了奴隶制。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

1、商鞅变法是商鞅于前361年在秦国实施的改革。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奖励军功,加强集权、毁除“世卿世禄制”、建立户籍制度、遍推行县制、定秦律等。

2、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

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制的土地制度,开阡陌,肯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合法性;打破了奴隶主世袭贵族的特权,确定了封建等级制度,发展和壮大了地主阶级政治势力;中央集权的实行,巩固了地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统治;发展了封建经济,壮大了地主阶级经济力量;方便了税收和交换。秦国经过商鞅变法,面貌焕然一新。在土地所有制方面,基本废除以井田制为基础的封建领主所有制,确立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在政治方面,基本废除了分封制,确立了郡县制。秦国从落后国家,一跃而为“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的强国,出现了“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的局面。

汉书食货志中怎样评价商鞅变法的

班固认为商鞅变法造成百姓贫富悬殊加剧,以及诸侯国之间相互兼并,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安定。他还批评商鞅鼓励发动战争,致使横尸遍野、生灵涂炭;《汉书.食货志》通过对西汉社会经济状况的考察,以“理民之道,地著为本”的思想,对西汉所施行的财政经济措施及其得失作了探讨,在如何做到“足食、安民”的问题上,提出了看法;《食货志》上篇 概括了先秦各家重视农业生产的思想。如管仲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孔丘的“先富后教”,李悝的“尽地力之教”,商鞅的“急耕战之赏”等,继而叙述了战国以后直到西汉的农业经济状况;《食货志》下篇 叙述了自先秦至西汉统治时期货币演变的过程,从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出发,来说明“量资币,权轻重,以救民”的重要意义。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1、实行连坐法。即将秦民编入什、伍之内,使其相互监督。一人犯法,同一什、伍之人不检举、告发,也要承担法律责任,告奸者则可受赏。

2、用法令力量迫使大家族向个体家庭转化,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3、禁私斗,鼓励秦民杀敌立功。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商鞅像,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

4、贯彻重农抑末的策略,其具体措施是:对于努力耕作者免其徭役,对于怠于种田或因从事手工业、贾贩活动而致贫者罚为奴隶。

5、要求宗室也立军功。《史记》记: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即依军功大小定贵族身份之高低。

标签: 管仲 改革 商鞅 变法 不同点

天气预报查询一周-www.15tqw.com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站天气仅提供参考,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或有任务合作意向可联系我们
电话:邮箱:
闽ICP备18026954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