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天气预报查询一周

两小儿辩日的道理

更新时间: 2024-06-02 08:58:54

两小儿辩日的道理

1、两小儿辩日的寓意是:知识是无穷的,学无止境,同时也赞扬了孔子实事求是、敢于承认自己学识不足的精神和古代人民敢于探求客观真理,并能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2、《两小儿辩日》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亦是一则极具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其记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孩子在争辩太阳远近的问题,而孔子不能作决断之事。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同时也赞扬了孔子实事求是、敢于承认自己学识不足的精神和古代人民敢于探求客观真理,并能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全文通过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人物语言极具性格化,人物形象则清晰可见、栩栩如生。

两小儿辩日教案

1、教学目标: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读通课文,理解内容,了解两小儿是如何争辩的。体会两小儿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质疑的品质,孔子实事求是的思想,并从中受到启发。

2、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两小儿是如何争辩的。教学难点:体会两小儿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质疑的品质,孔子实事求是的思想,并从中受到启发。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

3、课题质疑,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引导质疑。板书课题:两小儿辩日这个课题告诉了我们什么?课文讲的是:两个小孩争论太阳。看了这个题目,你心中有什么想法呢?引导学生提出疑问,如:为什么争论太阳呢?争论太阳的什么呢?他们是如何争论的?小结:大家的疑问也正是老师心中非常想知道的,看来同学们都充满了求知的欲望啊!那好吧,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来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

4、初读课文,读懂词句。学生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标点停顿。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听,标出句子中的小停顿处。指名朗读,集体评议。字音是否正确。是否读好停顿,达到流利的要求。学习文中的三个生字,并了解其在文中的意思。学生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师适当地进行示范或带读。

5、再读古文,理解内容。学生独立读文,借助文中注释与工具书,逐句理解,把不懂的地方标出。学生互相交流,说出各句的意思,教师适当进行指导。指名将各句的意思连起来,说说全文的意思。提问:故事是怎么发生的?(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思考:两小儿围绕什么问题进行辩斗?又是如何辩斗的?

6、学生互相交流探讨,自由发言。教师进行课堂巡视,适当进行点拨引导,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A、争论的问题:太阳什么时候距离人最近,什么时候距离人最远。B、争论的过程:先提出各自的观点,然后再提出各自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7、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争论的语气。小结:两小儿都理由充分,相持不下,只好请博学多才的孔子来裁决,可是对于这个问题,孔子也不知道如何判断谁对谁错,两个小孩便笑道:(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句。)

文言文两小儿辩日的意思

《两小儿辩日》的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学,遇见两个小孩争辩,前去问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日出时太阳距离人近,而正午的时候太阳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子则认为日出时太阳距离人远,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近。一个小孩说:“日出时太阳像一个车盖,正午时就像一个圆口器皿,这不是远的东西显得小而近的东西显得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子说:“日出时十分凉爽,正午时像手伸进沸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的东西热而远的东西凉的道理吗?”孔子没有办法判断。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见多识广呢?”

《两小儿辩日》为古文名,选自《列子·汤问》,相传是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所著。文章通过两小儿辩日使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说明宇宙之大,知识之广,上下纵横,虽智者也不能事事尽知。表现了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实事求是的精神;同时阐述了“学无止境”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给了你哪些启发

启发:

1、生活中要善于观察,才会有所发现。

2、说话要有理有据。

3、要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4、即使是孔子这样的大学问家也有不知道的事情,每个人都需要虚心学习。

5、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就不同。

6、学海无涯,我们应该树立终身的思考。

7、学习两小儿执着探究、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御寇所编的《列子·汤问》,是一篇极具教育意义的寓言文言文。通过两小儿争辩太阳在早晨和中午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的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标签: 小儿 道理

天气预报查询一周-www.15tqw.com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站天气仅提供参考,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或有任务合作意向可联系我们
电话:邮箱:
闽ICP备18026954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