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天气预报查询一周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程序

更新时间: 2024-06-02 13:53:52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程序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程序

1、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乡试、会试、殿试。

2、乡试。乡试,唐宋时称“乡贡”、“解试”。由各地州、府主持考试本地人,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金代以县试为乡试,由县令为试官,取中者方能应府试。元代在行省举行,但腹里则分别在河东、山东二宣慰司和真定、东平、大都、上都四路举行,共17处。考试分两榜,蒙古、色目人榜只试两场,汉人、南人榜试三场。明、清两代定为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凡本省生员与监生、荫生、官生、贡生,经科考、岁科、录遗合格者,均可应试。逢子、午、卯、酉年为正科,遇庆典加科为恩科,考期亦在八月。各省主考官均由皇帝钦派。中式称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第二名称为亚元,第三、四、五名称为经魁,第六名称为亚魁。中试之举人原则上即获得了选官的资格。凡中式者均可参加次年在京师举行的会试。

3、会试.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录取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会试,金元明清四代科举考试名目之一。所谓会试者,共会一处,比试科艺。由礼部主持,在京师举行考试。会试在北京内城东南方的贡院举行。会试的主考官4人(明代为2人)称总载,以进士出身的大学士、尚书以下副都御史以上的官员,由部都请派充。会试取中者称“贡士”又称为“中式进士” ,第一名称“会元”。录取名额不定,明代约300名左右,分南、北、中三地域按比例录取。清代无定额,每科自百余名至二三百名不等,最多的一次在雍正八年(1730),录取406名,最少的一次在乾隆五十四年(1789)共取96名。各省被录取的名额,以应试人数及省的大小、人口多寡而酌定。会试揭榜后,中式者于下月应殿试。

4、殿试。殿试为科举考试中的最高一段。殿试是皇帝主试的考试,考策问。参加殿试的是贡士,取中后统称为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合称为三鼎甲。第二甲第一名俗称传胪。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编修。

5、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是考八股文和试帖诗等。八股文题目出自四书五经,略仿宋代的经义,但是措辞要用古人口气,所谓代圣贤立言。结构有一定的程式,字数有一定的限制,句法要求排偶,又称为八比文、时文、时艺、制艺。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是八股文。八股文主要测试的内容是经义,《诗》《书》《礼》《易》《春秋》,五经里选择一定的题目来进行写作。题目和写作的方式都是有一定格式的。八股文中有四个段落,每个段落都要有排比句,有排比的段落,叫四比,后来又叫八股。

科举考试考哪些内容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程序

1、隋朝、唐朝、宋朝时科举分两科:明经、进士;

明经考试内容包括帖经、墨义:帖经指填充一句经文中遮去的文字,墨义考察对经文的问答;

进士科考试要求考生就特定的题目创作诗赋,有时加入帖经的考察;

2、唐高宗后进士科地位超越明经科,并且难度增大;

3、武则天时代添设武举考试,挑选武官,武举考试考察参考人举重、骑射、步射、马枪本领,且要求考生躯干雄伟可以为将帅者;

4、元代时科举考试不再分科,以进士科取士,规定如果经义的考试内容包括四书,则以朱熹著述的《四书集注》作为主要的依据。

李白参加过科举考试吗中过状元吗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程序

李白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没有中过状元,正史,野史,史书等文献均中无记载。李白被称为异国使者是后人根据其祖籍碎叶所杜撰,被称为供奉翰林是由名流所举荐。

李白生平概述:

李白十五岁任剑任侠;二十岁后游历蜀中多处名胜古迹;李白自视甚高,不愿走科举之路,故选择一终南捷径。李白曾渴望建功立业,被朝廷召去长安,但其过于自负,爱好自由,被朝廷放还。后与道士元丹丘一道隐居嵩山;曾辞亲远游,创诗歌无数,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

标签: 中国 古代 科举 考试 程序

天气预报查询一周-www.15tqw.com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站天气仅提供参考,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或有任务合作意向可联系我们
电话:邮箱:
闽ICP备18026954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