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天气预报查询一周

大雁塔的典故

更新时间: 2024-06-16 20:51:26

大雁塔的典故

大雁塔所在的大慈恩寺是唐代高僧玄奘专门从事译经和藏经之处。玄奘法师从天竺取回佛经,曾在慈恩寺主持寺务,以“恐人代不常,经本散失,兼防火难”并妥善安置经像舍利为由,拟于慈恩寺正门外造石塔一座,公元652年三月附图表上奏。唐高宗由于玄奘所规划浮图总高三十丈,以工程浩大难以成就,又不愿法师辛劳为由,恩准朝廷资助在寺西院建五层砖塔。此塔名雁塔,由于后来在长安荐福寺内修建了一座较小的雁塔,慈恩寺塔叫作大雁塔,荐福寺塔叫作小雁塔,一直流传至今。大雁塔仿西域窣堵坡形制,砖面土心,不可攀登,每层皆存舍利。

不逊色于大雁塔的西安小雁塔

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如今的中国对于佛教那都是虔诚的,几千多年前开始佛教文化就出现在了这片土地上,那时起大大小小的佛塔就开始兴起。西安的大雁塔很多人都知道,那么有人知道小雁塔吗?如果你去了西安看了兵马俑,逛了大雁塔却没有到小雁塔肯等是会留下遗憾的,那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西安小雁塔的迷人之处吧。

小雁塔建于唐景龙年间(707―709),是唐代着名佛教寺院献福寺的佛塔,位于大荐福寺内。荐福寺的原址在唐长安城的开化访,创建于公元684年,原名献福寺,建于唐睿宗文明元年,是唐高宗生日,宗室皇族为他“献福”而建造的。唐代高僧义净曾居此译经。她曾是唐太宗的女儿香橙公主的住宅,睿宗文明元年(公元684年)立为大献福寺,武则天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改称大荐福寺。

明代开始了荐福寺的中兴,曾有五次大规模的整修,基本上维先进保留的格局。明宣德元年(1426年)陕西西宁卫弘觉寺番僧勺思吉蒙钦锡度牒,到荐福寺住坐,荐这里殿堂荒废,虽发愿重修。正统十四年(1449年)大修竣工,勺思吉向朝廷乞赐寺名。如今的“敕赐荐福寺”就是当年英宗皇帝的亲笔。

清朝时荐福寺又多次修缮,以康熙三十一年的整修规模最大。晚清时期由建造了藏经楼和南山门等。辛亥革命后,荐福寺伴随着战乱再次走向低落,并受到了战火的摧残。1926年~1949年5月荐福寺长期被国民党军队占住。其间天主教会的英国人曾开设过苦儿院来收容战争孤儿。但1938年后就成为军营,小雁塔也成为高级军事指挥部。胡宗南撤离后,中央党校五分部进驻。1949年至1957年寺内殿宇被党校、人民法院、检察院、公安派出所、农业技术推广站、电影放映队等机关占用。1958年后文物部门接管了荐福寺,开始了对荐福寺和小雁塔的修复。1964年~1965年对寺、塔多处进行了加固和修复,基本保持了古物的原貌。文革期间,荐福寺的东、西院有被小学和部队占用,直到1989年以后才清退干净。

荐福寺是唐代重要佛经翻译场所之一,唐高僧义净从长安出发,经广州取海路到印度,历时25年,游历30余国,带回佛经400余部,于武则天证圣元年(公元695年)回到洛阳,唐中宗神龙二年(公元706年)入荐福寺译经。唐中宗复位的景龙年间(公元707~709年)于荐福寺所在的开化坊之南的安仁坊浮图院中修造了15层的佛塔,即为小雁塔。小雁塔在唐宋时期一直叫荐福寺塔,至于“小雁塔”之名,则和“大雁塔”的名称有关。由于此塔比慈恩寺大雁塔小,其高43。3米,底边长11。38米,高与底边的比例是100比26,皆比大雁塔小,故称小雁塔。

小雁塔的特点是塔形玲珑秀丽,属于密檐式砖结构建筑,塔壁不设柱额,每层砖砌出檐,檐部迭涩砖,间以菱角牙子。塔身宽度自下而上逐渐递减,愈上愈促,全部轮廓呈现出娇媚舒畅的锥形形状,造型优美,比例均匀。原为15级,约45米高,现存13级,约43。3米高。该塔塔平面为正方形,各层南北两面均开有半圆形拱门,塔内设有木梯,游人由此登上塔顶可以饱览西安市内风光。

在漫长的岁月中,小雁塔还有一段“神合”的历史呢!公元1487年,陕西发生了6级大地震,把小雁塔中间从上到下震裂了一条一尺多宽的缝。然而时隔34年,在1521年又一次大地震中,裂缝在一夜之间又合拢了。人们百思不得其解,便把小雁塔的合拢叫“神合”。1555年9月,一位名叫王鹤的小京官回乡途中夜宿小雁塔。听了目睹过这次“神合”的堪广和尚讲的这一段奇事后,惊异万分,把这段史料刻在小雁塔北门楣上。建国后修复小雁塔时,才发现它不是“神合”,而是“人合”。

原来古代工匠根据西安地质情况特地将塔基用夯土筑成一个半圆球体,受震后压力均匀分散,这样小雁塔就象一个“不倒翁”一样,虽历经70余次地震,仍巍然屹立,这不能不令人叹服我国古代能工巧匠建筑技艺的高超。

大雁塔的修建与哪位名人有关

大雁塔的修建与名人玄奘有关。玄奘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因玄奘在印度带回了大量的经书,需一个清净的地方翻译,后得到唐高宗的同意,修建了大雁塔。

大雁塔位于唐长安城晋昌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内,又名“慈恩寺塔”。其有7层塔身,通高64.517米,底层边长25.5米。

大雁塔是砖仿木结构的四方形楼阁式塔,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基高4.2米,南北长约48.7米,东西长约45.7米。

大雁塔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佛塔这种古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随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华夏文化的典型物证。

杨炼大雁塔的赏析

杨炼的《大雁塔》以大雁塔的自我经历作为写作主线,以极为人性化的情感体验折射中国的传统历史和文化渊源;诗歌作为一种艺术产品,本来就应该是一种能给予人们感官审美的享受,诗人在诗歌创作中最好还是超然一些,充分把人性感性的一面付诸其中,毕竟人还是有感情的动物,情感的体验对个人主体的心灵还是很有必要的,像韩东这种把现实的理性或说是现实的冷酷带入诗歌中,虽说是一种突破,但未必是一种好的突破。

人应该理性的生活,感性的写诗,而且对于作为新生代诗的思想内涵上的反文化趋向和美学精神上的反崇高我个人还是不能理解的。作为现实主义者来说,虽说这个时代是个没了英雄的年代,但这个“英雄”该是狭义的英雄,这个时代的“英雄”含义应该是在不伤害大众的利益作为前提,能给予自己、家人和周围的朋友带来最大好处或说是利益的人,都可以称之为英雄。

大雁塔的修建和历史上哪位人物有关

大雁塔的修建和玄奘有关,传说是652年,玄奘为了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大雁塔,又名慈恩寺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部,有大雁塔遗址公园、玄奘三藏院等著名景点。

大雁塔在最开始修建时只有5层高,后来又加盖了几层,经过数次变更,现在的大雁塔为七层塔身,通高64.517米,底层边长25.5米。

大雁塔是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凝聚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

大雁塔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2014年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标签: 大雁塔 典故

天气预报查询一周-www.15tqw.com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站天气仅提供参考,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或有任务合作意向可联系我们
电话:邮箱:
闽ICP备18026954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