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天气预报查询一周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

更新时间: 2024-06-02 20:26:39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

1、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廷。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2、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3、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谴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惟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哪些成语

1、负荆请罪: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给予自己严厉责罚,也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2、完璧归赵:比喻把原物完好的归还物品主人。

3、价值连城:形容物品十分贵重。

4、渑池之会:秦国欲南下攻楚,为安定东方局势,在秦昭王二十八年,与赵惠王相约在渑池相会修好。在会上,蔺相如机智的保护了赵王的安全并且不被羞辱,史称“渑池之会”。

5、怒发冲冠:形容极端愤怒。

6、白璧微瑕:比喻很好的人或事物有些小缺点,含有美中不足表示惋惜的意思。

7、布衣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哪三个小故事

1、完璧归赵

指蔺相如将完美无瑕的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带回赵国首都,出处《史记》,是发生于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

2、渑池会盟

是发生公元前279年,秦赵两国议定在渑池西河之外进行会盟,在宴会上赵国上大夫蔺相如与秦国君臣进行了有理有节、针锋相对的斗争,经过艰苦的谈判,秦赵两国最终和谈成功,双方偃旗息鼓暂时停止了战争。

3、负荆请罪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述了发生在赵国首都邯郸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故事又被称为将相和,在邯郸市串城街有一处巷子回车巷,这里就是蔺相如回避廉颇的窄巷,还在巷口立了一通石碑回车巷碑记,记述负荆请罪的故事。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的资料

廉颇蔺相如列传,出自西汉司马迁所著《史记》卷八十一。

战国末,强秦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积极对外扩张。赵国实力比秦稍弱。本篇为合传,以廉颇、蔺相如为主,并记述了赵奢父子及李牧的主要事迹。价值连城、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布衣之交、负荆请罪、刎颈之交、怒发冲冠、白璧微瑕等成语均出自本篇。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miào)贤舍人。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wèi)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等等。

标签: 蔺相如 列传 原文

天气预报查询一周-www.15tqw.com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站天气仅提供参考,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或有任务合作意向可联系我们
电话:邮箱:
闽ICP备18026954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