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天气预报查询一周

阿昌族的厚重文化体现在什么地方?

更新时间: 2024-06-03 20:59:12

阿昌族的厚重文化体现在什么地方?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上下五千年所继承下来的传承是不可估量的,不管是物质上的还是非物质的。而多民族是其中的原因之一,更多的是每一个民族所继承的传承种类繁多。

那么,在继承的阿昌族文化中,他的厚重文化体现在什么地方呢?随小编去看看吧!

阿昌族人口共有2.7万余人,是云南省特有的民族,主要聚居云南省西部地区德宏州的陇川县、梁河县及潞西市,保山腾冲县、龙陵县也有少量分布。陇川县的户撒地区和梁河县的遮岛是最集中的地方。阿昌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阿昌语分为户撒和梁河两种方言,大多数阿昌人都会讲汉语、傣语,户撒的阿昌族还会讲缅语和景颇语,他们中有不少人能通五六种语言。

历史

“阿昌”还有“峨昌”、“莪昌”、“俄昌”等称谓。因居住地区不同,还有一些如“勐撒掸”、“衬撒”、“汉撒”的自称。先民早期生活在滇西北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约在公元13世纪,经过多次迁徙,逐渐定居到现在聚居的地方。阿昌族人民从驻守边疆的汉族屯兵那里学会了耕种水田、打制铁器的技术,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商品经济有了初步发展。唐宋时期,阿昌族地区属南诏和大理政权管辖。明清时期,一直实行土司制度。解放前,阿昌族地区处于封建领主经济,地主经济已有一定的发展。

礼仪

阿昌族热情好客,尊老爱幼。待客有劝饭习俗,劝饭时,无论已饱否都应伸双手捧碗相接,不过,通常劝饭是象征性的,通过劝饭讲情说意,乃至唱劝饭山歌抒情,表示欢迎客人才是真正的缘由。遇敬酒倒茶,忌不礼让就接受。在劝酒、劝茶时,无论会喝酒、喝茶否,忌讳客人不接受。双手接递或起身行礼,视为恭敬。

节庆

阿昌族过去普遍信仰小乘佛教。在梁河、潞西一带的阿昌族主要奉行鬼神崇拜和祖先崇拜。主要宗教节日有进洼(关门节)、出洼(开门节)、烧白柴、泼水节等。除宗教节日外,还有具有本民族特有的传统节日。火把节、窝罗节、浇花节和春节。其中以火把节和窝罗节的规模较大,活动内容较多。

婚俗

阿昌族同姓忌婚配。有招婿入门习俗,上门男子须改名随女方姓。婚礼举行3天,如解除婚约婚誓,须退回盟誓的相片及头发。婚宴上,先要请新娘的舅舅坐在上首,并摆上一盘用猪脑拌制的凉菜,酒宴后舅舅要送新娘一条约4.5千克的带猪尾巴的后腿,称为外家肉,表示新娘要永远不忘娘家的养育之恩。

服饰

阿昌族的服饰简洁、朴素、美观。男子多穿蓝色、白色或黑色的对襟上衣、黑色长裤,裤脚短而宽。妇女的服饰有年龄和婚否之别。未婚少女平时多着各色大襟或对襟上衣、黑色长裤,外系围腰,头戴黑色包头。

饮食

阿昌族喜吃芋头,但以米饭为主食,也常用大米磨粉制成饵丝、米线作为主食。肉食主要来源于饲养的猪和黄牛。

建筑

阿昌族人家的住宅,皆建造为三合或四合院样式,三合一照壁的形式居多。木头皆是阿昌族人家起屋建房的主要材料,过去的木框架虽然已经改变为今天的钢筋水泥框架,但房屋的内壁却仍然是木料。阿昌族人家都喜欢在这内壁上镂刻各种各样的图案。

禁忌

阿昌族禁止在正月初一杀家畜和伤害动物;妇女生孩子未满7天时,忌讳别家男子进入院内。家堂上忌乱放杂物,忌放刀放枪。火塘上的锅脚石或三脚架或木柴头,忌用脚踏踩或坐在上面,忌向火塘吐口水,也不能从火塘上跨过。阿昌族人家的门槛多为方形木料,忌站,忌坐,忌用刀砍,其观念中门槛代表门风好坏和家道人丁的兴盛。阿昌族的卧房分布在正堂两边,老者居左边,其他居右边。男性长者忌进已婚晚辈的卧室。未婚男子可住厢房或厢房楼上。女性忌住楼上;男子在楼下,忌妇女上楼。忌妇女跨踩农具工具。

宗教

阿昌族地区的人民普遍信仰南传佛教和道教,他们崇拜动植物、神灵、鬼魂等,宗教色彩浓厚。

古老的习俗文化:阿昌族抢亲

“抢亲”在现今的法治社会是觉得不可以的,但是在阿昌族古老的习俗文化里是被允许的,每个民族文化的不同,导致了我们思想观念的不同,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古老的习俗里阿昌族文化的抢亲会是怎样的别开生面。

阿昌族的青年男女通常利用生产、节日等聚会场合选择配偶,建立感情;往后男子便经常到姑娘家里去“串姑娘”。“串姑娘”的时间几乎都在晚上。届时,小伙子在姑娘窗前吹起葫芦笙,悠扬悦耳的曲调传递着对姑娘的爱慕。姑娘听到熟悉的曲调,确认是自己心爱的情人后,便立即出门把他迎进家中。这时,姑娘的父母兄弟就有意回避。当屋里只剩下一对恋人时,他们时而悄声细语,时而对唱情歌。时间渐渐地逝去,当初升的太阳从天边冉冉升起时,他们才恋恋不舍地分开。

私约抢婚

抢亲是阿昌人缔结婚姻的一种古老方式。一对恋人感情笃深以后,按照阿昌族的习惯必须由男子聘媒说亲。但是,若遭到女方父母的谢绝,一对恋人又不甘心罢休,便私下约定时间、地点,由男子来抢亲。到了约定的日期,男子约集十几位平时相好的伙伴来到女方村外,姑娘估计这时意中人已前来“接她”便借故来到村外约定地点。这时隐藏起来的小伙子们突然出现在姑娘面前,不由分说地上前将姑娘抬起便走。姑娘遇到这种情景并不惊慌,但为了表示是被抢走的,会高声呼救,其实这种呼救只是向父母和村里人表示自己已被抢走而已。父母和村里人听到呼救声,便仓促赶来,发现抢婚的人不仅个个精明强悍,而且人数众多,单凭自己的力量无法将女子抢回。女方父母只好无可奈何地叫骂几声,村里人也只虚张声势地追赶一段路,表示对女儿的父母的同情。这时,抢亲的队伍保护着女子渐渐离去。

过往不究

抢得的姑娘一进男方的门,男方就放鞭炮,祝贺抢亲成功和婚礼开始。接着举行拜堂仪式,让姑娘包上高包头,表示已经结婚,任何人再无权娶走。举行这些仪式后的当天或第二天清晨,男子唯恐女方家里来人质询或找麻烦,又悄悄地领着妻子到离家较远的亲戚家或暂时躲进深山密林,直到女方家父母被迫同意这桩亲事为止,才一起回来。回来后须向女方家补办婚礼手续,给女方家里送去聘金彩礼和嫁妆等,双方也就既往不咎,互相往来,亲密无间,好象从来没有发生过那段令人不愉快的事情似的。

深夜娶新娘

过去,梁河一带的阿昌族迎娶新娘一般由新郎在深夜去接。新娘由伴娘陪同来到村外,遇到新郎后,伴娘回村。新娘在新郎的陪伴下来到新郎家。他们到达门口的时间,必须是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刻。他们认为这样才会吉祥如意,以后的生活才会象日出一样生机勃勃。接回来新娘后,新婚夫妇在正堂拜天地,并拜谢父母养育之恩。父母也对新婚夫妇说些祝福的话语。仪式完毕,举行婚宴。婚宴上,亲友和全寨的邻里都祝贺新婚夫妇幸福美满。

你可能还喜欢:

阿昌族火把节的节日风俗

阿昌族过春节的习俗有什么特色活动

丰富多彩的阿昌族中秋活动

别具一格的阿昌族建筑文化

阿昌族的风俗

1、阿昌族份苏阿昌族男子穿蓝、白色或黑色对襟上衣,下穿黑色裤子,也有穿左大襟上衣的。妇女服饰因地而稍有不同,每逢节日盛会都喜欢佩戴各种银饰。已婚妇女一般穿裙子,上穿窄长袖对襟衣,用青布包头;未婚妇女穿长裤,上身为浅色对襟衣、盘辫。

2、食物以大米为主,还有薯类、蔬菜、肉类等,嗜酸性食品。过去青年男女有嚼槟榔的习惯,牙齿往往被染成黑色。

3、住房多为砖瓦、木石结构的四合院建筑,正屋住人,两边厢房楼上堆粮食等生活资料,楼下是猪圈、牛栏。村寨内房屋较整齐。寨间交通要道一般都是石板或碎石路,往来方便。

4、男子出门随身携带褙袋和长刀。男女都习惯肩挑货物,长途运输多用骡马。

5、他们待客礼仪中盛行使用茶坛,这是一种煮茶的土陶用具。到阿昌族家中去做客,主人会先拿出酒壶倒上一小盅酒为来客洗尘,随后又拿出茶坛,放上茶叶,倒上开水,放到炭火上煮一会,煮好之后倒进茶杯里,主客一道喝茶交谈。

标签: 阿昌族 厚重 文化 体现 什么 地方

天气预报查询一周-www.15tqw.com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站天气仅提供参考,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或有任务合作意向可联系我们
电话:邮箱:
闽ICP备18026954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