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天气预报查询一周

惠州民间艺术之一:惠东渔歌文化

更新时间: 2024-06-02 22:56:44

惠州民间艺术之一:惠东渔歌文化

惠东渔歌因曲调品种多样,旋律韵味独特,还为音乐创作提供丰厚而珍贵的素材。惠东渔歌从宋朝由福建沿海传入惠东的浅海渔歌。是广东省汉族民间艺术之一。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惠州文化吧。

“惠东渔歌”流行于惠东县的港口、稔山范港、盐州新渔村、巽寮新渔村等地。当地人称它为“鲘船歌”或“城歌”,它属“粤东渔歌”中的浅海渔歌类。它与广东省部分沿海市县的渔村,如汕尾、海丰、宝安、惠阳等地渔村的渔歌同出一宗,与以上地方的渔民风俗习惯、歌唱风格大体相同。但由于他们长期住在不同的地区,受当地的风俗、语言、文化、庙堂音乐、地方戏曲和民间小调的影响,使同出一宗的渔歌在演唱风格上略有不同,各具特色。

出于对民间艺术的珍视,叶林提起笔,向省委领导写信,呼吁重视惠东渔歌濒临失传的困境,并谈到了自己对拯救惠东渔歌的设想。这封信得到了朱小丹等省委领导的高度关注,信件在批示和复印之后,被下发到各级政府。

惠东渔歌有“啊啊香调”、“啦打啼嘟啼调”、“呵呵香调”、“贤弟调”、“罗茵调”等20多个品种。只限于渔民们在船上演唱,有独唱和齐唱,渔民群居时以“答歌”(即对歌、或叫斗歌)为乐,均无乐器伴奏;其旋律具有浓厚的地方戏曲音乐和庙堂音乐韵味;歌词曲式结构多为上、下句,一呼一应句式。歌词纯朴、修词简练,对现代歌词的创作具有较高的借鉴和启发作用。

惠东渔歌在十年浩劫中元气大伤,“洗脚上岸”的渔民们迎来了新时代之后,以前耳熟能详、人人会唱的渔歌也渐渐被淡忘,只有在渔村祭祀、节庆、婚丧等场合上,才可以听到令人留恋的经典老渔歌。

许多词曲作家先后来到惠东渔村采风,创作了大量渔歌题材的作品。惠东渔歌是中国汉族地域文化中的一份珍贵遗产,但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打铁花是哪的民间艺术

打铁花是豫晋地区的民间艺术。打铁花,是流传于豫晋地区民间传统的烟火,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它的采矿炼铁业几乎与中华民族的冶炼史同步兴起。确山打铁花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而且,这一千年绝技本就起源于老乐山道教文化,是一种由民间工匠及老乐山道人共同祭祀道教始祖太上老君而举行的活动,后来演变为综合性民间传统庆祝仪式。

民间艺术绘画有哪些

1、绘画。其中包括版画、年画、建筑彩画、壁画、灯笼画、扇面画等;

2、雕塑。有彩塑、建筑石雕、金属铸雕、木雕、砖刻、面塑、琉璃建筑饰件等;

3、玩具。包括泥玩具、陶瓷玩具、布玩具、竹制玩具、铁制玩具、纸玩具、蜡玩具、活动玩具等;

4、刺绣染织。包括蜡染、印花布、土布、织锦、刺绣、挑花、补花等;

5、服饰。包括民族服装、儿童服装、嫁衣、绣花荷包、鞋垫、首饰、绒花绢花等。

打铁花是哪的民间艺术

是流行于豫晋地区民间传统的烟火。打铁花流传于黄河中下游,河南、山西最流行,打铁花始于北宋,盛于明清,是中国古代匠师们在铸造器皿过程中发现的一种民俗文化表演技艺。

打铁花最初起源于工匠们的祭祀活动,打铁花者所用的花棒,是一根拳头粗细、尺多长的新鲜柳树棒。

打铁花时,打花者头戴反扣着的葫芦瓢,赤裸着上身,用下棒猛击上棒。

打铁花的最初目的是为了展示工匠行业的气派、取悦群众、扩大影响、讨个吉利。

标签: 惠州 民间艺术 之一 惠东 渔歌 文化

天气预报查询一周-www.15tqw.com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站天气仅提供参考,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或有任务合作意向可联系我们
电话:邮箱:
闽ICP备18026954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