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天气预报查询一周

社会主义改造的局限性是什么

更新时间: 2024-06-04 00:49:34

社会主义改造的局限性是什么

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正式确立,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开始。但是,我们的社会主义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脱胎而来的,入口众多,社会主义制度赖以存在和巩固的工业化基础尚不完备,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很低,没有大规模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农业相当落后,在这样—个东方大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所面临的一个全新的课题。“一五计划”要调动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建设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项目,以便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物质基础,完成毛泽东早在解放前夕就提出的把我国由农业国稳定地变为工业国的宏伟目标。但随着经济发展规模的扩大和经济生活多样性的发展,这种高度集中的体制,诸如产业结构、生产力布局不合理和经济体制、管理体制存在问题等弊端逐渐暴露出来,随之国际局势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为什么会成功

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造过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成功地找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都采取了区别对象,用不同的办法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在社会主义改造之前,无论是资本主义工商业,还是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所有制,都具有私有制的性质。用和平的方法,即用说服教育的方法,不但可以改变个体的所有制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而且可以改变资本主义所有制为社会主义所有制。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历史地位

通过阐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及其历史经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确立及其重大意义,使学生了解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掌握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方针、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形式及历史经验;使学生懂得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历史的选择,认识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大成果。

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及其评价

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主要包括三大改造,即对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改造的评价:社会主义改造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和平的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指中国共产党在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政权后,进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和平的社会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彻底的变化。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所谓至少要100年才能完成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从这个时候开始算起。

标签: 社会主义 改造 局限性 什么

天气预报查询一周-www.15tqw.com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站天气仅提供参考,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或有任务合作意向可联系我们
电话:邮箱:
闽ICP备18026954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