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天气预报查询一周

历史悠久的陕西水晶饼,你吃过吗

更新时间: 2024-06-01 14:21:20

历史悠久的陕西水晶饼,你吃过吗

水晶饼是陕西的传统名贵糕点。始于宋代,是一种酥皮的点心,因为外表晶莹透亮,就只是观看就会变得很有食欲。口感甜润适口,凉舌渗齿。本期陕西文化就带你了解陕西的特色糕点水晶饼。你是不是也吃过呢?一起来了解吧!

传说宋相寇准为官清廉,办事公正,深得民心。寇准有一年从京都汴梁回到老家渭南乡下探亲,正逢五十大寿,乡党们送来寿桃、寿面、寿匾表示祝贺,寇准摆寿宴相待。酒过三巡,忽然手下人捧来个精致的桐木盒子,寇准打开一看,里面装着50个晶莹透亮如同水晶石一般的点心。

在点心上面,还放着一张红纸,整整齐齐地写着一首诗:“公有水晶目,又有水晶心,能辨忠与奸,清白不染尘。”落款是渭北老叟。后来,寇准的家厨也仿照做出了这种点心,寇准据其特点给它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水晶饼”。

水晶饼是陕西渭南的名点,特色是金面银帮,起皮掉酥,凉舌渗齿,甜润适口。外形美观,配料制作讲究,操作工艺严密。含有大量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油多而不腻,糖重而渗甜,具有浓郁的玫瑰芳香。

陕西渭南现今最有名的传统水晶饼当属健民食品厂的“石灰窑”传统水晶饼(正宗猪板油馅),现在是渭南市着名商标,也是渭南当地人民唯一认可的传统水晶饼生产厂家。西安德懋恭生产的清真水晶饼(牛油馅)建厂早是中国的名特糕点。

原料:富强粉37公斤、猪板油10.5公斤、桔饼1.5公斤、标准粉1公斤、动植油12公斤、冰糖1.5公斤、白糖粉21.5公斤、对丝1.5公斤、核桃仁1.5公斤、白砂糖10公斤、玫瑰1.公斤、黄桂0.5公斤。

做法:

1、制皮:将动物油加5公斤水在和面机内搅拌,油、水溶合均匀后加富强粉搅拌,待面团光滑、离手为宜。

2、制馅:将全部白砂糖、猪板油、熟板油、熟面粉,经加工后的各种辅料,混合搅匀即成馅。

3、制酥:用富强粉总数的32%、动物油总数的50%混合搅拌均匀。

4、包酥:按50%的皮,42%的酥的比例,包合一起,压平,擀成圆形,由中心向外卷成条,切块待用。

5、成型:用制好的包酥小块拍成直径5厘米,厚2。8厘米的正圆形饼,上盖红色“水晶饼”印章,待烘烤。

6、烘烤:将坯放入烤盘内,入炉烘烤,烤熟后,冷却,包装。

趣谈历史悠久的闽菜佳肴

闽菜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菜肴就是佛跳墙了,这道有着100多年历史的菜肴深受人们喜爱,但是闽菜却不单单只有一道佛跳墙,还有着许多不错的菜肴。下面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闽菜文化吧!

闽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经历了中原汉族文化和当地古越族文化的混合、交流而逐渐形成。闽菜是以福州菜为基础,后又融合闽东、闽南、闽西、闽北、莆仙地方风味菜为主形成的菜系。闽菜以烹制山珍海味而着称,在色香味形俱佳的基础上,尤以“香”、“味”见长,其清鲜、和醇、荤香、不腻的风格特色,以及汤路广泛的特点,在烹坛园地中独具一席。闽菜的特点有三,一长于红糟调味,二长于制汤,三长于使用糖醋,这三个特点在该菜系的众多代表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佛跳墙

说起闽菜的代表菜品,就不得不提佛跳墙,它是福州传统名菜,曾在接待西哈努克亲王、美国总统里根、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等国家元首的国宴上登过席,且深受赞赏,使得佛跳墙因而成为了闻名于世的特色佳肴。

据了解,佛跳墙迄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其来历有多种说法。最普遍的说法要追溯到清朝末年,福州官钱局一官员宴请福建布政使周莲,为了讨好周莲,他让自己的妻子亲自下厨,用绍兴酒坛装鸡、鸭、羊肉、猪肚、鸽蛋及海产品等10多种原、辅料,煨制而成一道菜肴。周莲吃到这道菜时赞不绝口,问官员此菜叫什么名字,该官员趁机奉承,称这菜名为“福寿全”,取“吉祥如意、福寿双全”之意。事后周莲对“福寿全”念念不忘,遂命衙厨郑春发仿制。郑春发亲自到官员家求教,学成后又将该菜加以改进,多用海鲜,少用肉类,使菜越发荤香可口。

后来,郑春发离开周莲衙府,集资经营聚春园菜馆,“福寿全”成了这家菜馆的主打菜,只因福州话“福寿全”与“佛跳墙”的发音相似,久而久之,“福寿全”就被“佛跳墙”取而代之名扬四海了。除了发音相同,还有一种说法是一批文人墨客来到聚春园,吃到福寿全时其中一秀才心醉神迷,触发诗兴,当即漫声吟道:“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从此,人们引用诗句意,普遍称此菜为“佛跳墙”。

正是因为有了“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这句诗词,因此佛跳墙又有了另外一种来历。相传,“佛跳墙”最初又叫“满坛香”。唐朝的高僧玄荃,在往福建少林寺途中,传经路过“闽都”福州,夜宿旅店,正好隔墙贵官家以“满坛香”宴奉宾客,高僧嗅之垂涎三尺,顿弃佛门多年修行,跳墙而入一享“满坛香”。“佛跳墙”即因此而得名。

您可能还喜欢:

令人口水直流的老北京特色美食

鲁菜文化:鲁菜代表菜有哪些?

鲁菜文化:鲁菜的地方风味菜

鲁菜是“烹饪王国”之娇子

历史悠久的川茶文化

饮茶对于中国人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中国有着许多古老的茶馆,里面蕴藏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四川是我国最早种茶和饮茶的地区之一。川茶文化有着怎样的特色呢?今天小编就大家来饮茶文化中探讨下。

川茶自古多特色。在唐代,蜀中有8大名茶,即“雅州之蒙顶,蜀州之味江,邛州之火井,嘉州之中峰,彭州之堋口,汉州之扬村,绵州之善目,利州之罗村。”其中以蒙顶、味江地方的川茶最出名。茶博士陆羽在《茶经》中有10多处写到川茶,历代诗人对川茶也多予吟咏。唐代最负盛名的茶是蒙顶茶。

“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这是白居易赞颂蒙顶茶的一句诗,有口皆碑,广为传颂。蒙顶茶产于四川名山县蒙山。蒙山有五峰,状如莲花,最高的叫做上清峰。群山巍巍,树木苍翠。蒙山产茶,历史悠久,相传西汉末年,蒙山开始种茶。从唐朝开始蒙顶茶已作为贡茶,“蒙茸香叶如轻罗,自唐进贡入天府”。直至清朝,1000多年间,蒙顶茶年年皆为贡品,奉献皇室享用。

蒙顶茶,是蒙山所有名茶的总称,蒙顶茶原来有很多花色品种,分为散茶和成型茶两大类。散茶有雷鸣、雾种、雀舌、白毫;成型茶为龙团、凤饼。后来主要生产散茶。现在主要有蒙顶甘露、黄芽和石花,以及万春银叶和玉叶长春。其中,黄芽和石花,属黄茶类;甘露、万春银叶和玉叶长春属烘青绿茶。

茶馆。饮茶习俗,最早发源于四川一带。四川旧时茶馆最多。茶肆栉比,依山傍水。客来随意设座,泡茶一杯。碰上熟人同事,聊天谈心,畅叙家常。四川人称之为“摆龙门阵”。或者背靠竹榻,遥望碧云兰天,观赏山光水色,别有一翻情趣。相传,旧时中国最大的茶馆在四川,四川最大茶馆在成都,成都最大的茶馆是当年的“华华茶厅”。

那个茶厅开设在东大街,内有三厅四院,一眼望去,好象深不可测。成都茶馆之所以受人喜爱,其原因就在于成都茶馆有茶、有座、有趣。所谓“有茶”,就是能让茶客得到满足。俗话说“茶好不如水好,水好不如器好”。因此,旧成都茶馆的经营者在用水、备茶、轩茶具上是毫不含糊,颇具匠心的。

先说水。沏茶之水,《茶经》有言:泉水为上,河水次之,井水为下。成都无泉水,早年连自来水也没有,帮一般茶馆都挂有上书“河水香茶”的粉牌以示招徕。一般茶馆都雇人用胶轮车载上大木扁桶去取河心水,为此,茶馆自然又得备几口沙缸以作过滤之用。

再说茶叶。成都人喜欢茉莉花茶,但茶馆老板不乏生意经,为了满足南北来往的过路客,他们也备有其它各路名茶,把粉牌写得满闹热。有的考虑得法更细致:夏天加备杭菊,解暑,清肝,明目;冬天加备沱茶,据说沱茶性温热,专供老年体虚者之需。

至于茶具,就是闻名遐迩的“盖碗儿”。这套由盖、碗、船组成的三件头茶具,可算把喝茶的艺术推到了臻于妙境的高度。最妙处在于茶船的定型和茶盖的巧思。有了它,茶碗不至于闭得太严,茶叶得以徐徐沁出,能随意控制茶汗的溶解速度和茶水温度,还可避免喝茶时茶叶入口。总之,很惬意。因此,有人说,看你是不是成都茶客,只须看你摆弄茶盖的手法便能一目了然。

“有茶”还需“有座”,即令饮茶者坐得舒服。旧成都茶馆对此很考究。椅子以四川盛产的楠竹为之。其椅脚的高矮、坐垫的软硬、椅背、扶手的角度和宽窄均很注意。茶桌一般及膝高,恰与坐手的高度相宜,取饮甚便。如果说“有茶”、“有座”属物的范畴,家里也不难办到,那么“有趣”一项则非入茶馆不可得了。因为一离开茶馆内形形色色的人间众生相,这“趣”便无从谈起了。

旧成都一般市民的住处狭窄,有客来时,主人总是手一挥:“走,口子上吃茶!”客人也习以为常,欣然前往。茶馆无形中又成了一般市民的会客室。

茶馆又是群众的“俱乐部”,最常见的是“打围鼓”(川剧坐唱),旧时群众业余文化生活贫乏,“围鼓”也聊以解馋。演唱者有业余,也有专业。虽不化妆,不表演动作,仅仅各自执用一件乐器,如川锣、川胡、板鼓、大钹、马锣之类。一人唱一角,自吹打、自演唱,但它毕竟满足了市民精神生活的需要,因此也很受欢迎。有”围鼓“的茶馆,生意格外好。

现在四川的茶馆种类繁多。新茶馆环境优美、设备齐全,除了继承传统的服务项目外,还增添了冷饮、糕点等食品。新茶馆的现代色彩较浓,人们不论白天或晚上,都可以边喝茶边看电视。新茶馆收费虽然高些,但青年人喜欢光顾;城郊茶馆有的设在河边,有的设在树荫下,空气清新、风景优美,是养鸟人爱去的地方。

泡上一杯茶,笼鸟挂在树枝上,一边喝茶一边逗小鸟鸣叫,这也是一种享受的乐趣;棋园茶座是棋艺爱好者切磋棋艺的好地方,它的布置另有一番风味,经常吸引外地客人或港澳台胞前来喝茶、观棋。所以,四川茶馆既是休息的场所,又是聚会、洽谈的地方,具有文化娱乐和社交等多种功能。

标签: 历史悠久 陕西 水晶

天气预报查询一周-www.15tqw.com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站天气仅提供参考,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或有任务合作意向可联系我们
电话:邮箱:
闽ICP备18026954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