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天气预报查询一周

藏地佛教常识:藏传佛教僧人能吃肉吗

更新时间: 2024-06-06 02:51:56

藏地佛教常识:藏传佛教僧人能吃肉吗

在佛教的饮食中,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理解是出家人不能吃荤,不过,在藏传佛教中,其僧人却可以吃肉,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的不同之处吗?具体原因如何,就让我们一起到佛学入门中了解吧。

藏传佛教僧人可以吃肉。

原因:藏地地处青藏高原之上,作为存在于世界屋脊上的广大地区,偏僻的交通状况使其千余年来都与外界几乎彻底隔绝。加之这里严酷的自然条件所限,诸如高海拔、高温差、缺氧、严寒、永久冻土层等因素的影响,使得适宜于在这片土地上生存的农作物少而又少、数量可谓微乎其微。

在这些不利因素的制约下,藏族人依然以青稞、糌粑作为日常生活的主要食物来源,在没有蔬菜、谷物的情况下,部分藏人才开始食用有限的肉食,因自然条件已无法让他们再做出别种选择。

从佛教本身讲,不论藏传还是汉传,出家人的别解脱戒都是来自小乘有部和经部,内容差不多。释迦牟尼佛住世时,规定出家人必须托钵乞食,而且施主布施什么就必须吃什么,不能有选择,如果说“我不能吃这个”,就违反了戒律,所以如果布施了肉也必须吃。

最初的规定是僧人不得吃葱、姜、蒜一类,气味辛窜。小乘的戒律里开许可以吃三净肉,所谓三净肉,指的是:第一,没有亲眼看到是为我而杀的;第二、没有听到我信任的人说这是专门为我而杀的;第三、自己没有怀疑这是专门为我而杀的。这样的肉可以吃。所以如果只看小乘戒律,并没有完全禁止吃肉。

但是,在大乘的《楞严经》和《涅槃经》里,佛极力呵斥吃肉的恶习,因为“夫食肉者,断大慈种”。而且在《涅槃经》里规定:“我从今日制诸弟子,不得复食一切肉也。”即使是自己死的动物也不能吃。当初开许小乘弟子吃三净肉是因为“是三种净肉随事渐制”,随着弟子水平的提高,要求也越来越严,最后完全禁止吃肉。总之,“一切现肉,悉不应食,食者得罪”,所以大乘的修行者应该断除一切肉食。

当年佛教从古印度传入中国后没有吃素的记载,而到了五代梁武帝的时候,梁武帝根据《涅槃经》《楞伽经》等诸多教典,出于悲心而著有《断酒肉文》四篇,主张僧尼应一律戒荤茹素,并自此之后使吃素成了汉地广大出家众都必须遵守的一项制度:不惟出家人要遵守食素之规,很多在家居士也纷纷效法,他们要么选择终生,要么选择在某些特定时段内吃素戒肉。

凡此种种优良传统,都非常值得藏传佛教及其教徒赞叹随喜。尽管梁代以前的汉地佛教徒未必将吃素定为人人都得遵照执行的规则,但无论如何,坚持素食的修为实在值得每一个大乘修行人赞叹、称扬。

近年来,随着藏地交通的改善,吃素越来越方便了,这种情况下就没有理由坚持吃肉的恶习了。藏地高僧大德看到众多汉人乃至西方人都有吃素的传统,非常欣喜,于是也开始大力提倡藏传佛教徒吃素。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向,因为通过吃素能减少众生的痛苦,减少众生造恶业的机会,也能避免刀兵劫一类的灾难。现在三大寺大经堂上,所有供应的饮食都是素食,参加时轮金刚灌顶法会的人也都吃素。

藏传佛教四大教派

1、藏传佛教四大教派指创建于西元8世纪晚期的宁玛派(俗称“红教”)、公元11世纪中叶发展起来的萨迦派(俗称“花教”)、创建于11世纪的噶举派(俗称:“白教”)以及创建于11世纪的格鲁派(俗称:“黄教”)。

2、藏传佛教,又称藏语系佛教,或俗称喇嘛教,是指传入中国西藏的佛教分支。属北传佛教,与汉传佛教、南传佛教并称佛教三大地理体系,归属于大乘佛教之中,但以密宗传承为其主要特色。

藏传佛教名言

1、做人,侧重于外在美,难免流于俗气;多注重内在美,方显雅致。

2、于法宝中有其四种:一者教法,二者理法,三者行法,四者果法。

3、世间最可怕的不是错事,而是错心,事情错了可以改正。心错了,还会继续做错事。

4、填得饱你的肚子,却填不满人心贪念。

5、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6、世间万物因缘所生,因缘所灭,一切都是假有、暂有、幻有的,人也是如此。

7、修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定要坚持,尤其是在面临诸多障碍和干扰时,更要坚持。

8、谁与我醉明月,愁在夕阳中。

9、只有开发内心的慈悲和智慧,才能达到生死自在。

10、了解永恒真理的人,就不会为任何的生离死别而哀伤悲泣,因为生离死别是必然的。

藏传佛教与蒙古族文化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藏传佛教是传入西藏佛教的一个分支,也就是人们俗称的喇嘛教。这个宗教是以密宗传承为主要特色,在元朝统一后,慢慢渗透到蒙古族人民的思想与生活中,使蒙古族的文化打上藏传佛教的标志。

那么,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一下蒙古族文化吧!

藏传佛教初传蒙古族地区的特点

第一,政治色彩浓厚。藏传佛教传入蒙古族地区依靠的是蒙古族统治者政权的支持,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阔端在给予萨迦派藏传佛教统治地位的同时,也与萨班商议好了西藏归顺的条件。忽必烈同样借助宗教来实现他的政治目的,通过八思巴加强对西藏的统治,八思巴也以忽必烈的支持来保证萨迦派的地位。

第二,迎合心理。藏传佛教的教义、教规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当时蒙古人的心理,没有那么多清规戒律,出家的僧侣可以娶妻、生子、吃肉等,对蒙古族没有太大的约束,方便他们的修行,蒙古族也需要一种比萨满教更富人文关怀和具一神权威信仰的宗教。

第三,借助萨满教。当时蒙古族的统治者对宗教实行平等政策,传统信仰萨满教并没有受到太多影响,在民间的作用依然很大。藏传佛教在传入蒙古族地区时,为使其教义被接受,也往往以萨满教的形式传播。此时的藏传佛教对信仰萨满教的广大蒙古族人民来说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所以当时的藏传佛教只在蒙古族上层流行,并未深入到蒙古草原地区。当元朝统治结束的时候,失去依托的藏传佛教在蒙古族地区的影响很快消失,藏传佛教在蒙古族地区的传播中断,虽然也有部分僧侣留下继续活动,但其影响是微不足道的。

三次政教结合与三次传播机遇

蒙古族统治者十分注意利用宗教来达到其政治目的,这就为藏传佛教能够被蒙古族统治者接受创造了条件。藏传佛教传入蒙古地区经历了三次政教结合,每次结合都为藏传佛教在蒙古族地区的传播创造了机遇。

第一次政教结合始于阔端和萨迦班智达的凉州会面,完成于忽必烈和八思巴时期。13世纪,扩张中的蒙古军队需要将西藏纳入自己的统治范围,混乱的西藏宗教派别都想取得宗教的统治地位。这种政治和宗教的相互需要促成了1247年的凉州会面,为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传播创造了契机。此后蒙古族上层接受了藏传佛教。

第二次是1578年俺答汗与索南嘉措仰华寺会面。俺答汗不断征讨蒙古各部落,他需要一种新的精神力量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崛起的格鲁派也需要一个强大的政治靠山来打击敌对势力。这种因素促成俺答汗与索南嘉措会面,这为藏传佛教传入蒙古族地区获得了第二次机遇。此后,藏传佛教向东蒙古地区迅速传播。

第三次是卫拉特迎请格鲁派使者传教,固始汗进驻西藏。卫拉特遭受了百年的战争,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联盟壮大实力,抵制其他各部的进攻,同时将自己的政治势力扩展到西藏。这时候的卫拉特急需要一个可以建立统一思想、加强思想控制的工具;此时的格鲁派面对敌对势力的打击,形势危急,需要卫拉特的军队来保护自己,这种形势下促成了第三次政教结合。格鲁派在西蒙古卫拉特地区大力传播,最终成为全蒙古族的最主要信仰。

您可能还喜欢:

苗族巫文化你知道吗?

你所不知道的苗族婚俗文化

蒙古族传统风俗:蒙古族火文化

地域文化:蒙古族的地理文化

标签: 佛教 常识 藏传佛教 僧人

天气预报查询一周-www.15tqw.com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站天气仅提供参考,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或有任务合作意向可联系我们
电话:邮箱:
闽ICP备18026954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