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天气预报查询一周

赫哲族婚礼有什么与众不同?

更新时间: 2024-06-03 15:01:17

赫哲族婚礼有什么与众不同?

人类的繁衍生息都是由婚姻开始,在不同的民族文化里,不同的民风民俗造就了不一样的婚俗特点。赫哲族文化里有着自己形成已久的一整套完整的婚礼风俗。是赫哲族人们生活中的一大景观,现在就一起去看一下赫哲族的婚礼习俗都有哪些?

赫哲族实行氏族外婚制,早年子女婚姻由父母包办,近年婚姻自主了。过去的婚姻方式有媒人介绍、男女双方的父母直接商量、双方儿女相互换亲和指腹为婚四种,也有童养媳。赫哲族结亲没有门当户对的观念,不大讲究贫富之分。男女双方的父母为子女选择配偶的标准,主要是以能渔擅猎、为人正派忠厚为选择男方的条件。选择女方的条件则是以人品好、针绣手艺巧和聪明贤慧为标准,容貌并不是主要条件。

赫哲人的结亲过程是:由男方提亲,说成后就算订婚了。亲事订成后不久,先过小礼。这一天,媒人、未婚夫及其父母带着给姑娘的礼物和酒、肉等到女方家。酒席上,商定女方需要的彩礼数目、过大礼的日期和交换男、女订婚媒贴这三件事。

小礼过完,两家就正式结为亲戚了。之后是过大礼。就是在结婚的前几天,男方将女方所要的衣服、被褥、家具、首饰、酒肉直至马匹等物全部送到女家,双方商定娶亲日期。娶亲时,不管两家相距多远,都由男方接亲,个别人家也有女方送亲的。婚礼均在早晨太阳出来不高时举行。

赫哲人的婚礼,早年只是把姑娘接回来,举行简单的仪式即可。到了清朝末期就有些繁琐了。什么敬酒、拜天地、跨马鞍子、拜祖宗三代、向新娘训话等等。现在赫哲族的婚姻形式及婚礼,已与汉民族基本相同。

彩船、雪橇迎亲

赫哲族人结婚娶亲有两种方式迎亲:春、夏、秋走水路,用彩逢船;冬天则用雪橇迎亲。装拌一新的迎亲船或雪橇,在太阳升起时出发,一路吹吹打打引得乡亲们观望助兴。新娘由其哥哥背上彩船,队伍再欢歌笑语直奔新郎家。经地一整套仪式之后,人们开怀畅饮,喜庆婚姻。

男女青年订婚的过程中,要摆酒宴宴请双方的长辈和媒人;迎亲时,男方的老人要向女方的老人敬三杯酒。婚宴时,新娘要面朝墙“坐福”,直到送亲的人散席离去后,才可下地并与新郎一起共吃猪头猪尾,新郎吃猪头,新娘吃猪尾,意为夫领妇随,团结和睦,最后新娘新郎共吃面条,以表示情意绵绵,白头到老。

改嫁女抱树痛哭

勤劳、质朴的赫哲人不尚门当户对、嫌贫爱富的婚姻观念,男女双方多以勤劳正直、贤慧能干做为择偶的根本标准。不是同一民族的人都可成婚。早年,赫哲族存在着父母包办婚姻。但由于民风素朴,家教平实,极少有夫妻不合吵闹离婚的。无论娘家、婆家,都把子女离婚视为家族的丑事。

但赫哲族对寡妇改嫁却不加限制。年轻的女子意外丧夫后;既可改嫁夫弟,继续维系与公婆的和睦关系;也可外嫁他人,为自己将来的生活找到依托。寡妇改嫁要在为亡夫送魂脱去孝服之后,一般不再举行婚礼仪式,请亲友喝酒认定即可。

改嫁接亲的途中,如遇到大树,寡妇则须抱树痛哭,以此象征脱去晦气,重新生活……。

赫哲族语言:赫哲语的特点

本期赫哲族文化带来的的是赫哲语的特点,赫哲语Hezhenlanguage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主要分布在中国黑龙江省的同江、饶河等县的沿江地区,赫哲族有1400余人,大部分人已改用汉语,只有五、六十岁以上的人还能讲赫哲语。

赫哲族的语言。赫哲语Hezhenlanguage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主要分布在中国黑龙江省的同江、饶河等县的沿江地区。赫哲族有1400余人,大部分人已改用汉语,只有五、六十岁以上的人还能讲赫哲语。

可分为两个方言:奇楞方言(主要分布在同江县的街津口乡,饶河县的西林子乡四排村等地)和赫真方言(主要分布在同江县的八岔乡)。无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在国外,分布于俄罗斯境内,称作那乃语。

特点

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分布在中国黑龙江省同江县的街津口、八岔两个民族乡,饶河县西林子乡四排村。赫哲族有1400余人(1982),但只有五、六十岁以上的人还能讲本族语。分奇楞话(自称nanio、nab?amp;#91;i本地人的一部分人使用)和赫真话(自称nanai“本地人”的一部分人使用)。能讲赫真话的人已极少。在国外和赫哲族自称相同、语言相近的有苏联境内那乃族使用的那乃语。

由于赫哲语既有满语支语言的特点,也有通古斯语支语言的特点,因此研究者对赫哲语属于哪个语支有不同意见。较新的分类法认为赫哲语属于通古斯语支的那乃次语支。语音方面,有7个元音:a、?amp;#91;、i、o、u、┐、y,有16个复元音:ai、?amp;#91;i、ia、i?amp;#91;、ua、ui等;有28个辅音:b、p、m、扷、堭、s、d、t、n、l、r、唓、堮、惼、墭、唓、慯、嶃、j、g、k、x、嬜、G、q、Ⅹ有不太严整的元音和谐律。

语法方面,名词有7个格,有领属范畴,但无复数第一人称(包括式)的领属附加成分。在名词和代词后可以接附加成分-嬜g?amp;#91;/-n?amp;#91;嬜g?amp;#91;代替“领格形式的名词、代词加中心词”的结构。例如,ti(那)suk?amp;#91;(斧子)nianin?amp;#91;嬜g?amp;#91;(他)(那斧子是他的,nianin?amp;#91;嬜g?amp;#91;代替nianijisuk?amp;#91;)。

动词有人称形式。多用人称副动词和带格附加成分的形动词作从句的谓语。在词汇中表示渔猎生产活动的词丰富。派生法和合成法都是构词的重要方式。

美轮美奂的赫哲族鱼皮衣文化

赫哲族由于居住的环境,使得他们的生活中离不开鱼的影响,如今种种发掘出来的文物史料都能证明赫哲族千年前就围绕鱼进行生产活动。传承到如今形成了特殊的民族文化。鱼文化更是成为了赫哲族文化的象征。

赫哲族的鱼皮衣历史久远。我国古代文献《山海经》第九卷《海外东经》中便有“玄股之国,在其(黑齿)北,其为人衣鱼食鸥”的记载。“衣鱼”西晋学者郭璞解释为“以鱼皮为衣也。”说明两千多年前,赫哲族的先民就使用鱼皮做衣服了。另据密山新开流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的鱼叉及骨针,证明赫哲族的先民捕鱼和缝制鱼皮衣有数千年了。

鱼皮服饰大致可分为鱼皮长袍、鱼皮短衫、鱼皮裤、鱼皮鞋、鱼皮围裙、鱼皮帽子等。男式鱼皮上衣为对襟,女式为大襟。赫哲族人称女式鱼皮长袍为“鸟提库”。造型整体与旗袍类似,有领口无立领,偏襟右祍,全身一体,中间无腰,长过膝盖,下摆稍宽,袖口有直筒、稍窄收口两种。

装饰上,鱼皮长袍领口、袖口、衣襟、底襟都有彩色的装饰,其中有单色的也有图案的,前身整体呈单色,没有过多的纹饰,背面纹饰丰富,图案呈对称式,均以卷曲的云纹为基本图案要素。

男式鱼皮上衣从造型上看,衣长到臀部,衣服形状整体直上直下,有立领,右襟和对襟均有,袖口微收。从装饰上看,领口、袖口、衣襟及衣身下摆部均有装饰,有单色的、有云纹图案的,由于制作衣服的鱼的种类不同,衣身的整体纹理也不相同。立领,右衽大襟,鱼皮绳盘扣袢。衣服袖口、领口、衣襟及衣身下摆部饰有“S”形图案。

套裤的形式只是两个筒形裤腿,没有裤腰,男式的上端为齐口,女式的上端为斜口。赫哲族人称男式鱼皮套裤为“卧又克衣”。赫哲族人称女式鱼皮套裤为“嘎荣”,口呈月牙形状,前边到腰部,后边到大腿根部。女式鱼皮套裤,裤腿上宽下窄,上端系有缀带,裤脚缀有“S”形纹饰。鱼皮裤造型与普通裤子基本一致,裤腰和裤裆部较为宽松肥大,裤腿稍窄些。

鱼皮靴俗称鱼皮靰鞡,由鱼皮四周整体向上折起,抽褶向上形成底部,前面与鞋脸缝制在一起,形成半圆形,鞋口再用另一块鱼皮缝上,形成圆筒形靴靿,然后穿绳或皮条做鞋带。此鞋由身、脸、黝三部分组成。鱼皮鞋既结实保暖,又抗寒防水防滑,适于在冰上和泥泞道路上行走及从事渔猎生产。

赫哲族人有丰富的鱼皮制作经验,他们根据鱼皮的特性和鱼的不同制作不同的衣物,如制作短衣、长袍的鱼大致有鳄鱼、鲤鱼、大马哈鱼、白鱼等。鲇鱼皮柔软有韧性,是制作鱼皮衣的上好材料。

制作鱼皮靰鞡和鱼皮套裤大部分是怀头鱼、哲罗鱼,也有用鲤鱼制作的鞋子,穿之前用水浸泡,柔软耐磨。鱼皮制作手工技艺流程大致有选鱼、剥鱼皮、晾晒阴干、去肉脂除鳞、鞣制、剪裁、制鱼皮线、磨制鱼骨针、缝制和染色等。

鱼皮服饰的图案形象和内容千姿百态。赫哲族人早年穿的衣裤鞋帽上,都绘有各种各样的图案。从大的形象范围分,这些图案主要有动物、植物、自然现象等种类。动物类又可分为哺乳类,爬行类,鸟类,鱼类,昆虫类,假想类如龙、双头鹰、鸟鱼等;植物类有花、草、树木等;自然现象类有云彩、波浪、漩涡、螺旋等,总数不下50余种。

“鱼皮衣”是赫哲族服饰中最具特色、最为象征性的服饰,也是识别这一民族的强烈标识符号,它起着族徽的作用。其精湛的鞣制技艺堪称一绝,虽制作繁琐,但有很强的艺术性和实用性,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精美的赫哲族的服饰文化

最初的时候人们所要求的服饰功能主要是能够保暖就好了,随着生产等方面的不断进步,服饰的工艺也越来越来越精美,成为民族文化的一大特色。赫哲族服饰由于环境和生产方式的便利,造就了独特的服饰文化,是赫哲族文化的主要特征。

由于特殊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特定的自然生存条件,赫哲人早年的衣饰多用鱼皮缝制,素有“鱼皮部”之称。赫哲族早年的衣饰形式,因地而异。居住在黑龙江、松花江下游者,“衣服多用鱼皮,而缘以色布,边缀铜铃与铠甲相似。”据考证,赫哲族是世界上少有的用淡水鱼皮制作服饰穿用的民族,且历史久远并传承至今。

赫哲族的鱼皮服饰工艺主要由剥鱼皮、熟鱼皮、剪裁、缝制几大工序。赫哲人夏季多穿用鱼皮衣裤鞋。其缝制的衣裤鞋边、领边、袖口都饰有各种颜色的皮条云纹和动物花样,有的还在衣下摆缝上海贝壳、铜铃或缨络珠、疏绣穗之类的装饰品,以示别致美观。

赫哲族的服饰别具特色,有用鱼皮做成的鱼皮长衫、鱼皮套裤、鱼皮靰鞡,鱼皮衣的特点是轻巧、暖和、经久耐磨耐扯,且不透水。男子早年以穿鱼兽皮衣为主。兽皮衣主要用狍皮、鹿皮。以鱼兽皮衣为主,夏季戴桦皮帽,形如斗笠,长项大檐,可遮阳蔽雨,帽上有各种云卷和花纹,常戴帽分帽头、帽耳、帽罩三部分。

帽头呈西瓜皮形,无帽疙瘩,冬季在帽内缝上皮了保温。狩猎时一般戴狍皮伪装帽。上穿皮衣,下穿狍皮长裤或鱼皮套裤。脚穿袍皮袜,鱼兽皮靰鞡。戴狍皮手套。

妇女早年以穿鱼兽皮为主,今穿棉布也较普遍。兽皮衣有狍皮或鹿皮上衣,也有用鹿皮做坎肩的。鱼皮上衣袖肥而短,只有领窝没有高起的立领。下穿狍皮长裤或鱼皮套裤。脚穿狍皮袜、鱼兽皮靰鞡。过去赫哲族姑娘梳一条辫子,已婚姻妇女和寡妇梳两条。年纪大的戴耳环,年轻的戴耳钳,并都带镯子。

鱼皮服饰:受满族服饰的影响,鱼皮衣多为长衣服,主要是妇女们穿用。其样式象旗袍,腰身稍窄,身长过膝。袖管宽而短,没有衣领,只有领窝。衣裤肥大,边沿均有花布镶边,或刺绣图案,或缀铜铃,显得光亮美观。鱼皮套裤,有男女两种。

男人穿的上端齐口,裤脚下沿镶黑边。冬天穿上狩猎可以抗寒耐磨。春秋穿上捕鱼可防水护膝。此外赫哲人还曾用鱼皮做裹腿、围裙、手套等。不过,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赫哲族服装的材料及式样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赫哲人也穿上了毛料衣服。鱼皮不再是赫哲族的遮体服饰,而是作为一种民间工艺被收藏于艺术的宝库博物馆之中。

赫哲族的鱼皮服饰,拼接巧妙,做工精细,花纹特点有大鳞纹、小鳞纹和无鳞纹。鱼皮服饰不仅看起来美观,穿起来也很舒适。现在看来,它不仅有收藏价值,且仍有实用价值。

赫哲族的鱼皮服饰工艺,代表了赫哲族渔猎文化的主要特征。它既在世界上都不多见,就足可见其特色、珍贵和加以保护的必要性。

标签: 赫哲族 婚礼 什么 与众不同

天气预报查询一周-www.15tqw.com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站天气仅提供参考,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或有任务合作意向可联系我们
电话:邮箱:
闽ICP备18026954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