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天气预报查询一周

详解:你不知道的枸杞泡酒的功效

更新时间: 2024-06-02 12:26:38

详解:你不知道的枸杞泡酒的功效

在现在这么发达的社会上,医学研究也证明了枸杞能够抗氧化,抗衰老,抗疲劳,降血糖,明目,养眼,排毒等等多种的功能。枸杞是传统的名贵药材也是营养滋补品。用来泡酒对人的身体很好,只是嗜酒爱好者喝也是要适当的。本期健康饮食文化,为你讲述枸杞泡酒的功效。

枸杞泡酒的主要功效有:因为枸杞具有枸杞有免疫调节、抗氧化、抗衰老、抗肿瘤、抗疲劳、降血脂、降血糖、降血压、补肾、保肝、明目、养颜、健脑、排毒、保护生殖系统、抗辐射损伤等十六项功能。枸杞泡酒的主要功效则益气健胃,补肾强精,消除疲劳的作用。适宜于神疲肢倦,失眠,胃寒等状况。

枸杞泡酒配方整理

NO1:枸杞子酒

配方:枸杞子250克,白酒1500克。

做法:将枸杞子择除杂质,洗净,晾干,放入酒罐中,倒入白酒,密封罐口,浸泡7~10天即可。日服2次,每次1小酒盅。

枸杞泡酒的功效:补益五脏、视物昏花、夜盲、眩晕、未老先衰、贫血、肝肾亏虚所致的遗精、益寿延年、强壮注颜、迎风流泪。

NO2:疏风明目酒

配方:枸杞子250克,黄酒2000毫升。

制法:将枸杞子浸入黄酒中,密封贮存、4个月即可。每次服30~50毫升,每日服2次,饭后服用。

枸杞子泡酒喝的功效:清热疏风、养肝明目。适用于肝虚所致的白内障、迎风流泪等。

NO3:枸杞生地酒

配方:枸杞子125克,生地黄150克,白酒2500毫升。

做法:将枸杞子拍碎,生地黄加工捣碎,共置于干净瓶中。将白酒倒入瓶内,加盖密封,置放阴凉干燥处。经14日后开封,置放阴凉干燥处。每日早、晚空腹各饮10-20毫升。

枸杞泡酒的功效:滋阴补肾,精液稀少,阳痿不举,视物模糊,两目干涩,烦热头晕,腰膝酸软,肝肾阴虚,养肝明目,梦泄遗精。

NO4:五味枸杞酒

配方:枸杞、麦冬、黄精、刺五加、淫羊藿各20g,50℃白酒1000毫升。

做法:将上述五味药材一起放入酒器内,加白酒浸泡,封口,15天后即可饮用。每次服15~20毫升,早、晚各1次。

枸杞子泡酒喝的功效:补肝肾、袪风湿、调五藏。

NO5:枸杞地黄酒

配方:枸杞子20克,茯苓20克,生地黄20克,熟地黄20克,山茱萸20克,牛膝20克,远志20克,五加皮20克,石菖蒲20克,地骨皮20克,白酒1000毫升。

做法:将前10味切碎,装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4日后去渣即成。每日早、晚各服1次,每服15毫升。

枸杞泡酒的功效:养心安神、养精补血、体质虚弱

NO6:熟地枸杞酒

配方:熟地55克,山药45克,枸杞子50克,茯苓40克,山茱萸25克,炙甘草30克,黄酒1升。

做法:(1)以水200毫升,合黄酒一起煎煮诸药,煎30分钟。(2)待药沉淀后,用纱布过滤,过滤后的药渣,用纱布另包,仍浸泡在药酒中。

用途:滋阴补肾,唇舌焦黑,余热未清,外感湿病愈后,出现嗝逆诸症,阴土受伐,阴虚阳盛,盗汗,年高之人夜晚口燥,腰酸遗泄,肾阴不足,口渴欲饮。

NO7:首乌枸杞子酒

配方:何首乌120克,熟地60克,枸杞子120克,黄精30克,全当归30克,白酒2500克。

做法:以上前5味洗净切碎,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每日振动数下,浸泡7天后去渣,即成。

枸杞子泡酒喝的功效:补肝肾、健脾、益精血、腰膝酸软、头晕眼花、食欲不振、精神萎靡

NO8:海马酒

配方:海马1对,枸杞子60克,白酒1斤。

制作方法:将上述2味药浸于白酒中,密封,置阴凉处,2周后即可。

功效与主治:补肾阳。用于肾阳虚弱,命门不足的阳痿、腰膝酸软等。

服法:每日1次,睡前温服1小杯。

NO9:补益杞圆酒

配方:枸杞子、龙眼肉各50克,好白酒500克。

制法:将上药浸入酒中,封固,7天后即可饮用。

用法:每次饮1小杯,每日1-2次。

主治:头晕目眩,目昏多泪,腰酸肢倦,健忘,失眠,神志不宁等症。无明显症状者亦可饮用,有滋补营养之功效。

NO10:党参枸杞酒

配方:党参5克,枸杞子25克,米酒500克。

做法先将党参拍裂切片,枸杞子洗净晾干,共置容器中,加放米酒,密封,浸泡7天后去渣,即成。

用途:补气健脾,养肝益胃,脾胃气虚,血虚萎黄,食欲不振,肢体倦怠,腰酸头晕。

NO11:神仙枸杞酒

配方:枸杞子75克,火麻仁75克,生地黄50克,黄酒1000克。

做法:以上前3味加工使碎,火麻仁蒸熟,凉后与枸杞子、生地黄拌匀,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黄酒,密封,浸泡14天即成。

枸杞子泡酒用途:补肝肾、滋阴血、头昏目涩、腰膝酸软、虚羸黄瘦不能食

NO12:地黄枸杞酒

配方:大熟地(晒干)8两,枸杞(用肥极者,烘燥以去润气)4两,沉香(或用白檀3钱亦可)1钱。

做法:上药,可用高度烧酒10倍量浸之,不必煮,仅浸10日后,服完又用酒6~7斤,浸半月再用。

枸杞子泡酒用途:男女精血不足,营卫不充。

NO13:黄精枸杞酒

配方:制黄精120克,枸杞60克,糯米2000克,酒曲适量。

做法:各药水煎2次,取药液混匀并加热浓缩成药汁:糯米煮饭加药液,酒曲,按常法酿酒。每次服20毫升,早、晚各服1次,饭后温服。

用途:养血滋肾,病后阴血亏虚,头晕眼花,消瘦乏力,腰酸耳鸣。

NO14:芝麻枸杞酒

配方:芝麻300克,枸杞子500克,生地黄300克,火麻仁150克,糯米1500克,酒曲120克。

做法:先将酒曲研末,以上前4味加工捣碎,置沙锅中,加水3000克,煮至2000克,取下待冷,糯米蒸熟,等冷后置容器中,加入上述药物和酒曲,拌匀,密封,置保温处酿酒14天,启封除去糟渣,即成。

用途:滋肝肾,视物模糊,遗精,腰膝酸软,食欲不振,虚羸黄瘦,大便秘结,调五脏,养血益气,补精髓,须发早白。

NO15:常春枸杞酒

配方:常春果、枸杞子各200克,好白酒1500克。

做法:将常春果、枸杞子捣破裂,置于广口酒瓶内,倒入白酒,盖严,浸泡7天即成,日服3次,每次空腹饮1小杯。

枸杞子泡酒用途:乌须发、悦颜色、强腰膝、久服健身、羸瘦虚弱、腹中冷痛、妇女血闭

NO16:枸杞红参酒

配方:枸杞子80克,熟地黄80克,红参15克,茯苓20克,何首乌50克,白酒1000毫升。

做法:将前5味加工研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4日,隔日振摇1次即成。每日早、晚各服1次,每服20毫升。

用途:补肝肾,益精血,补五脏,延年益寿,阳痿,耳鸣目花。

NO17:核桃枸杞酒

配方:核桃仁200克,枸杞200克,红糖50克,优质黄酒500毫升。

做法:将前3味用黄酒浸泡2天后晒干即可。

用途:补肾益肝,活血通经,肾虚痛经,腰酸疼痛,经来腹痛量少,月经后期,舌淡苔薄,脉弱。

NO18:苁鹿枸杞酒

配方:鹿角胶,肉苁蓉,枸杞子各30克,白酒1000克,冰糖50克。

做法:各药共入容器内,加白酒封口浸泡,15天后开封滤去药渣;冰糖熬成糖汁掺入酒中混匀即成。每次服10毫升,一日2次,饭前空腹服。火旺者不宜服。

枸杞子泡酒用途:温阳滋肾,肾阴肾阳不足,阴精衰少,同房不射精,伴头晕耳鸣,身体消瘦,四肢不温,神倦乏力。

NO19:枸杞桂圆酒

配方:桂圆肉100克,枸杞100克,女贞子100克,生地100克,仙灵脾100克,猪油500克,绿豆100克。

做法:1、女贞子在冬至日九蒸九晒;真生地洗净晒干;仙灵脾去皮毛;绿豆洗净晒干,将上述配料装入绢袋内,扎紧口,备用。

2、将瓷瓶装烧酒NO。10千克,再放入药袋,严密封口,浸泡一月即成。

用途:温肾补肺,泽肌肤,美毛发,益智慧,容颜憔悴,毛发枯涸,智力低下。

NO20:首乌枸杞子酒

配方:何首乌50克,熟地黄100克,枸杞子500克,黄精30克,当归30克,白酒1000毫升。

做法:将上药洗净切碎,装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每日振动数下,浸泡7日后去渣即成。每日早、晚各服1次,每服10-20毫升。

用途:补肝肾,健脾,益精血,腰膝酸软,头晕眼花,食欲不振,精神委靡。

你不知道的中国饮食民俗特点

中国饮食文化历经上千年的演变,中间经过不断淘汰,探索,更新,期间更是经历了朝代演变,民族融合,地域的变迁等等因素的影响,最终在新中国成立后在民间形成了属于中国饮食在民俗间的相互独立的特点。

中国饮食民俗的特点,一般来说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饮食事项本身内在的属性所显示出来的;一是饮食事项在时间、空间及发展过程中所显示出来。综而言之,它一般具有人类共通性、民族性、阶级性、历史性、地方性、传承性、变异性、集中性等特点。

人类共通性,所谓人类共通性,即是不同肤色、不同国别、不同民族的人的饮食都是遵循一定的习俗惯制的,没有人能够不饮食,也没有人能够长期实行与族众不同方式的饮食。如牛奶因其营养性而逐渐得到了我国各族人民的认可。

民族性,所谓民族性,即是不同民族间的饮食习俗所表现出的不同特征。它包涵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同一种饮食事项在不同民族中具有不同的特点。如同为饮茶。白族饮的是“三道茶”、藏族饮的是“酥油茶”、蒙古族饮的是“奶茶”,这些茶的制作原料、制作方法、饮用方式都有自己的民族特点。

阶级性,所谓阶级性,即是不同阶级在饮食民俗上所表现出的不同的特征。它包涵有三层意思:一是饮食民俗的内容不同。如桓宽的《盐铁论·散不足篇》所记述的当时的富贵人家的饮食要比普通百姓奢侈得多。

二是饮食民俗的繁简程度不同。如同为清朝,宫廷的春节饮食要比普通百姓的繁褥、华贵得多。三是饮食的风尚不同。即某种饮食习俗只在某一阶层的某一群体中盛行。

历史性,所谓历史性,即是不同时代在饮食民俗上所表现出的不同的特征。它包涵有两层意思:一是在特定的时代具有特定的饮食民俗。如唐王朝崇奉道教,视鲤鱼为神仙的座骑,又加上李为国姓,故而唐朝皇帝曾下令不准买卖鲤鱼因而整个唐朝几乎没有有关鲤鱼的菜谱。二是特定年代对某些饮食民俗事项的改革,从而烙上了该时代的烙印。

地方性,所谓地方性,即是不同地方在饮食民俗上所表现出的不同的特征。它包涵有三层意思:一是不同的自然地理特征生成不同的饮食民俗。二是不同地区的不同生产发展状况生成不同的饮食民俗。三是不同地区的社会风尚生成不同的饮食民俗。

传承性,所谓传承性,即是不同历史时期在饮食民俗上所表现出的沿袭相承的特征。它包涵有两层意思:一是一些饮食民俗以其合理性赢得了广泛的认同,代代相传,而不断地被继承下来。二是一些不良习俗虽具有不合理性,但往往因有传统的习惯势力支撑而传之后世。

变异性,所谓变异性,即是指不同历史时期在饮食民俗上所表现出的变革或变化的特征。它包涵有两层意思:一是对一些饮食民俗的变革,这种变革有两种:一种是发展过程中的自然选择,即自然的变革.

这种自然变革又有两种情形:其一是自然淘汰不合理的饮食习俗,二是人为改变或替代了一些饮食习俗。二是对一些饮食民俗事项的调适。如广州是中国比较古老的海外通商地,许多朝代都有不少的外国人在此定居,因而以广州为代表的粤菜中也融入了不少的西菜成分。

特殊性,所谓特殊性,即是指有些饮食习俗仅仅只在有关的节日、礼仪中进行,在常态的生活情景中不仅没有,而且也不具有这种内涵。它通常与礼仪的内涵相一致。

集中性,所谓集中性,即是指饮食习俗在节日、礼仪活动中集中性的体现。它包涵有两层意思:一是指饮食品种的集中,二是指饮食内容和饮食禁忌的集中。

京剧行当介绍,盘点你不知道的京剧知识

京剧里的行当可能有很多人都不是很了解,而且关于京剧的东西,在现在这个社会已经不再是那么的流行了。但是还是会有很多人想要去了解关于以前的传统文化,那么在京剧文化中你不知道的京剧知识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京剧行当又称角色,主要可分为生、旦、净、末、丑,共五大行当。

末行:

在京剧形成之初,舞台上确实有末这一行,而且由专攻末行的演员来出演,不能由生行演员兼演。京昆十三绝中的张胜奎就是末行的杰出代表,他在那张画像中扮演的《一捧雪》的莫成,就是末行。因为末与衰派老生非常相近,而且后来一些擅于演老生的演员兼演末戏,一些演末的演员兼演生行戏,二者的界限被打破,末就并入了生行。

末行与生行表现手法不同,化妆方式也不同,直观上来看,最大的区别是髯口上,生行是戴“三”,其余的都算末行。现在舞台上还有末的痕迹可见,比如《四进士》的宋世杰,戴白满,这就是原来末行的戏。马派《龙凤呈祥》的鲁肃,戴二涛,也是末行的遗风。但是现在已经不单把末再拿出来了。

丑行:

简称“丑”。剧中丑行勾脸,而勾画“三花脸”,面谱与花脸有很大区别。

丑行又分文丑、武丑。文丑中又分为方巾丑(文人,儒生);武丑,专演跌、打、翻、扑等武技角色。根据动物属相,丑属牛,牛性笨,丑为笨的代名词。但舞台上的武丑亦叫开口跳,而能说能跳,表演出活泼伶俐,善演武功武技的角色,此与牛的丑笨性又截然不同。

生行:

简称“生”。生行分为须生(老生、胡子生)、红生、小生、武生、娃娃生等。为京剧中的重要行当之一。

须生(老生、胡子生):即中年以上的剧中人,口戴髯口(胡子),因性格与身份的不同,可分为安工老生或称唱工老生(如扮演帝王、官僚、文人等),靠把老生(如扮演武将),衰派老生(如扮演穷困潦倒之人等)。

红生:为勾红脸的须生,如扮演关羽、赵匡胤等。

小生:指演剧中的翎子生(带雉翎的大将,王侯等),纱帽生(官生)、扇子生(书生)、穷生(穷酸文人)等。

武生:为戏中的武打角色,穿厚底靴的叫长靠(墩子)武生,穿薄底靴的称短打(撇子)武生。

旦行:

简称“旦”。分青衣、花旦、武旦、老旦、贴旦、闺旦等角色。旦角全为女性。

青衣:以唱为主,扮演贤妻良母型角色。

花旦:多表演性格活泼的女子,也有一部分悲剧和反面人物。

花衫:介于青衣和花旦之间,梳古装头(如古代仕女画中的头型)穿花盆底鞋。

武旦、刀马旦:为演武功见长的女性。

老旦:用本噪子演唱,多为中老年妇女。

净行:

简称“净”,亦叫花脸。净角指脸画彩图的花脸角色,看来并不干净,故反其意为“净”。净行分如下几种角色:以唱为主的铜锤花脸与黑头花脸;以工架为主的架子花脸,如大将、和尚、绿林好汉及武花脸与摔打花脸等。铜锤花脸称正净,架子花脸叫副净、武工花脸名武净,武二花脸言红净,在表演风格上均有不同的特色。如包拯就是“净”角色。

标签: 详解 知道 枸杞 功效

天气预报查询一周-www.15tqw.com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站天气仅提供参考,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或有任务合作意向可联系我们
电话:邮箱:
闽ICP备18026954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