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天气预报查询一周

背水一战的历史人物

更新时间: 2024-06-02 04:27:56

背水一战的历史人物

1、背水一战的历史人物是韩信。

2、背水一战的故事: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汉将军韩信率军攻赵,穿出井陉口,命令将士背靠大河摆开阵势,与敌人交战。韩信以前临大敌,后无退路的处境来坚定将士拼死求胜的决心,结果大破赵军。

3、“背水一战”比喻处于绝境之中,为求生路而决一死战。

背水一战的主人公

1、主人公是韩信。韩信(约前231年-前196年),泗水郡淮阴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一说淮阴区)人。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汉初三杰”之一,兵家四圣之一,古代“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后人奉为“兵仙”、“神帅”。

2、背水一战讲什么故事

(1)《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说,韩信是楚汉战争中的军事奇才。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韩信率数万新招募的汉军越过太行山,向东攻打赵国。成安君陈余集中二十万兵力,占据了太行山以东的咽喉要地井陉口,准备迎战。

井陉口以西,有一条长约百里的狭道,两边是山,道路狭窄,是韩信的必经之地。赵军谋士李左车献计:正面死守不战,派兵绕到后面切断韩信的粮道,把韩信困死在井陉狭道中。陈余不听,说:“韩信只有几千人,千里袭远,如果我们避而不击,岂不让诸侯看笑话?”

(2)韩信探知消息后,迅速率领汉军进入井陉狭道,在离井陉口三十里的地方扎下营来。半夜,韩信派两千轻骑,每人带一面汉军旗帜,从小道迂回到赵军大营的后方埋伏。

(3)韩信告诫说:“交战时,赵军见我军败逃,一定会倾巢出动追赶我军,你们火速冲进赵军的营垒,拔掉赵军的旗帜,竖起汉军的红旗。”其余汉军吃了些简单干粮后,马上向井陉口进发。到了井陉口,大队渡过绵蔓水,背水列下阵势,高处的赵军远远见了,都笑话韩信。

(4)天亮后,韩信设置起大将的旗帜和仪仗,率众开出井陉口。陈余率全军蜂拥而出,要生擒韩信。韩信假装抛旗弃鼓,逃回河边的阵地。陈余下令赵军全营出击,直逼汉军阵地。

(5)汉军因无路可退,个个奋勇争先。双方厮杀半日,赵军无法获胜。这时赵军想要退回营垒,却发现自己大营里全是汉军旗帜,队伍立时大乱。韩信趁势反击,赵军大败,陈余战死,赵王被俘。

(6)战后,有人问:“兵法上说,要背山、面水列阵,这次我们背水而战,居然打胜了,这是为什么呢?”韩信说:“兵法上不是也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只是你们没有注意到罢了。”

背水一战的主角是谁

1、背水一战的主角是韩信。公元前205年,韩信偷袭魏王豹,灭掉魏国。10月,刘邦又派他与张耳率几万军队向东继续挺进,攻击赵国。韩信的部队要通过一道极狭的山口,叫井陉口。赵王赵歇和赵军统帅陈余立刻在井陉口聚集20万重兵,严密防守。赵王手下的谋士李左车对大将陈余说:“韩信这次出兵,一路上打了很多胜仗,可谓是一路威风。

2、现在他又乘胜远征,企图攻下赵国,其势锐不可挡。不过,他们运送粮食需经过千里之遥,长途跋涉。现在我们井陉山路狭窄,车马不能并进,汉军的粮草队必定落在后面。

3、这样你暂时给我3万人,从小道出击,拦截他们的武器粮草,断绝他们的供给,汉军不战死也会饿得半死。你在这里坚守要塞,不与他们交战,他们前不能战,后不能退。用不了几天我们就可活捉韩信。”但大将陈余不听,仗着兵力优势,坚持要与汉军正面作战。韩信了解到这一情况,非常高兴。

4、他命令部队在离井陉三十里的地方安营,到了半夜,让将士们吃些点心,告诉他们打了胜仗再吃饱饭。随后,他派出两千轻骑从小路隐蔽前进。要他们在赵军离开营地后迅速冲入赵军营地,换上汉军旗号;然后韩信又派出1万人沿着河岸背水摆开阵势。背水历来是兵家绝地,一旦背水,非死不可。

5、陈余得知消息,大笑韩信不懂兵法,不留退路,自取灭亡。到了天明,韩信率军发动进攻,双方展开激战。不一会,韩信、张耳假装败退,向河岸阵地靠拢。陈余则指挥赵军拼命追击。这时,韩信命令主力部队出击,背水结阵的士兵因为没有退路,也回身猛扑敌军。这时韩信埋伏的2000轻骑兵,见赵军倾巢出击,立即飞奔驰入赵营。

6、拔掉赵国的全部军旗,换上汉军的红旗。赵军无法取胜,正要回营,忽然营中已插遍了汉军旗帜,于是四散奔逃。这时汉军两面夹击,赵军大败。士兵们杀死了陈余,抓获了赵王在庆祝胜利的时候,将领们问韩信:“兵法上说,列阵可以背靠山,前面可以临水泽,现在您让我们背靠水排阵,还说打败赵军再饱饱地吃一顿。

7、我们当时不相信,然而竟然取胜了,这是一种什么策略呢?”韩信笑着说:“这也是兵法上有的,只是你们没有注意到罢了。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如果是有退路的地方,士兵都逃散了,怎么能让他们拼命呢!”

背水一战的意思

背水一战的意思是在极为不利的情况下和敌人作最后的决战,多被比喻面临绝境,为了谋求一条生路而进行最后的决战。它是军国军事上以少胜多的战例,充分体现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战略思想。

背水一战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历史战役之一,它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意思是在不利的情况下和敌人作最后的决战,多被比喻面临绝境,为了谋求最后一条生路从而做最后一次努力。

这场战役是世界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例,背水的意思是背对着水,比喻没有退路,也正是在这种绝境之下,士兵无法后退,为了寻求生路只有转身迎敌,而最终韩信也带领军队取得胜利。

而韩信背水一战也是刘邦最终战胜项羽的关键之战,利用谋略取胜,充分体现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战略思想,为后世的军事起到了极佳的榜样作用。

背水一战的主人公是谁

背水一战的主人公是韩信,他是西汉有名的军事家,被后世奉为“战神”。被水一站就是韩信率军攻打赵国,面临绝境没有退路时,为谋求生路而决一死战的决心。

背水一战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上最为著名的战役之一,到现在很多人有有所耳闻,而它的主人公韩信,更是无人不知。韩信是西汉有名的军事家,更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的代表人物,被后世奉为“战神”。

背水一战出自《实际·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小。”主要讲述的就是韩信率领军队攻打赵国,背水一战,最后大破赵军的故事。

背水,意思就是背对着水,表示没有退路,后世多用背水一战比喻身处绝境之中,为了谋求生路从而决定拼命一战的决心,大多在军事行动中会用到,有“决战”的性质。

标签: 背水一战 历史人物

天气预报查询一周-www.15tqw.com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站天气仅提供参考,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或有任务合作意向可联系我们
电话:邮箱:
闽ICP备18026954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