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天气预报查询一周

人类文明始于什么文字

更新时间: 2024-06-05 19:26:49

人类文明始于什么文字

文字的产生带来了人类文明

文字较语言出现的晚,语言产生在几十万年以前,而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据记载是5200年以前苏美尔的楔形文字,其次是距今约3500年中国殷商时期的甲骨文。

但近年来的考古发现,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的大麦地岩画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晚期距今2到3万年左右,是为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注:大麦地岩画是否是文字在学术界存在争议)

人类文明有什么特点

1、人类学者指出了将文明与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区别开来的文明的一些特征。这些特征包括:城市中心,由制度确立的国家的政治权力,纳贡或税收,文字,社会分为阶级或等级,巨大的建筑物,各种专门的艺术和科学,等等。并非所有的文明都具备这一切特征。例如:南美安第斯山脉的文明是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而埃及文明和玛雅人文明则没有通常所说的城市。但是,这一组特征在确定世界各地各时期的文明的性质时,可用作一般的指南。

2、最终形成的不是同一种文明,而是“类型”极其多样的文明。较早的新石器时代的各种文化是与各特定的环境相适应的;因此,随着各环境中耕种和畜牧所居的地位的不同,随着各环境中栽培的植物和畜养的动物的种类的不同,新石器时代的各种文化也彼此显著地不同。现在,文明的情况也是如此,各种文明由于各自发展时与世隔绝的程度不等而相应地不同。美洲的玛雅人文明、阿兹特克人文明和印加人文明是独自发展起来的,因而,可以很清楚地将它们与欧亚大陆上较早形成的那些文明区别开来。欧亚大陆上的文明也是多种多样的,它们的独特性取决于各自的所在地与中东最早的文明中心地相隔之远近。中国与中东之间相隔一片辽阔的、荒漠的地区,并有大山作屏障,因此,从古代最早时候起直至今天,中国文明一直与欧亚大陆的其他文明彼此相异。

3、为什么有的地区会首先要走向文明,尤其是考虑到实行平等主义的新石器时代的社会有许多方面是很吸引人的。马达加斯加岛的塔纳拉人的经历对这一问题作出了回答。塔纳拉人只是最近才过渡到文明阶段,所以人类学者拉尔夫·林顿能把他们的经历全都记载下来。塔纳拉人在过渡到文明之前,是用“刀耕火种”的方法种植早稻。第一年他们可以得到丰收,但从第二年起产量逐渐下降。因此,每当田地的肥力耗尽时,他们就得迁移,重建村庄。经常的迁移使他们不可能实行土地私有制,土地的所有权归村社掌握。村里的长者尽可能公平地把土地分配给每个同堂家庭。每个同堂家庭都由若干家庭组成,这些家庭一起劳动,然后按需分配产品。这是个典型的实行平等主义的部落社会,无论在经济、政治,还是社会地位方面。都没有任何重大差别。

人类文明的发源地

在欧亚非三洲原始大陆的北纬20度至北纬40度与东经20度至东经120度之间是一片巨大的扇面形陆地。人类古文明发祥地:中国、印度、两河流域、埃及和希腊,都诞生在这片陆地上。

发生前奏:人类历史已有约200万年,在其中绝大部分时间里,人类依靠现成的自然物生存,过着采集渔猎生活。距今约1万年前 , 原始农业,原始畜牧业出现,构成文明发生的前提条件。距今约五六千年前, 最早的人类文明出现。

中国古文明的特点

中国古文明的地理舞台——东亚大陆,自成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它被太平洋、热带雨林、喜马拉雅山和帕米尔高原,从东、南、西三面包围,形成与外界隔离的天然屏障,护卫中国古文明的发展使之不受外来侵扰。只有北面的古代游牧部落常常威胁中原地区,但由于中原经济文化处于优势,中国古文明发展始终没有被打断,发展过程表现出突出的连续性和一系列独有的特点。

共同特点

古希腊文明出现的历史、地理条件较为特殊,而中国、印度、两河流域和埃及古文明有许多共同特点:

1、中国、印度、两河流域和埃及古文明都是本地区居民创造的。

文明起源是多元的,中国古文明是中国人类社会独立发展的结果。

2、人类古文明有共同的发展趋向。各古文明大致都是从分散的早期国家开始,经过地区性国家,走向同一帝国。

中国古文明经历了夏、商、周三代的发展,及春秋战国的演变,最后建立了统一的秦王朝。

3、古文明建立发展的基础是农业。这四个古文明发祥地都有着适合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中国古文明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农业的发源地是在山地和高地边沿。

人类文明始于什么是文字吗

人类文明始于河流,不是文字。世界人类文明最早起源于公元前4000年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之后,是尼罗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印度文明和中国文明是各自独立发展起来的本土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古埃及文明发展到后来,被分化瓦解到欧洲、亚洲各个地区,成为近代文明和地中海东部地区文明的基础,它影响了希腊文明和犹太文明的兴起,为早期基督教艺术打下了深厚的根基。

标签: 人类 文明 始于 什么 文字

天气预报查询一周-www.15tqw.com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站天气仅提供参考,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或有任务合作意向可联系我们
电话:邮箱:
闽ICP备18026954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