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天气预报查询一周

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

更新时间: 2024-06-02 08:32:13

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

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有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塔吉克族、东乡族、撒拉族等。伊斯兰教是穆罕默德于公元7世纪初在阿拉伯半岛创立,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其与佛教、基督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

伊斯兰教由阿拉伯地区性单一民族的宗教发展成世界性的多民族信仰的宗教,是阿拉伯伊斯兰国家通过不断对外扩张、经商交往、文化交流、向世界各地派出传教士等多种途径而得到广泛传播的结果。

穆罕默德逝世后,伊斯兰教进入“四大哈里发时期”,随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的对外征服,伊斯兰教向半岛以外地区广泛传播,史称“伊斯兰教的开拓时期”。

661年起,伊斯兰教进入阿拉伯帝国时期,历经伍麦叶王朝和阿拔斯王朝,地跨亚、非、欧三大洲,伊斯兰教成为帝国占统治地位的宗教。

伊斯兰教的建筑都有哪些特色?

建筑是民族和文明的个性体现。每个国家、地区的建筑都有不一样的风格和特点。伊斯兰建筑由于地区和年代的不同而形式各异,但它们仍存在很多共性,而这些都蕴涵着深刻的伊斯兰教文化。现在我们就来看看伊斯兰教建筑都有哪些特色吧。

一、组成结构

1、伊万(Ivan)

伊万是指圆顶的大厅或场所,三面墙,另外一面完全开放。

伊万是波斯萨珊王朝建筑的一个标志,后来才被引入到伊斯兰建筑中。在塞尔柱帝国时期,这种引入达到顶峰同时伊万也成了伊斯兰建筑中的一个基本元素。典型的伊万对着中间的庭院,并被广泛用于公共建筑和住宅。

伊万清真寺以圆顶的房间和伊万而闻名,在伊万清真寺,有一个或多个伊万对着作为礼拜厅的庭院。这种风格是从伊斯兰教前的蒙昧时期波斯建筑中所借用来的,并在伊朗几乎只用于清真寺。一些伊万建筑被用到琐罗亚斯德教的火神庙中,而庭院往往用来存放圣火。伊朗清真寺已经不再修建伊万。

2、庭院(Sahn)

在阿拉伯世界,几乎每个清真寺和每栋传统住宅都会有一个叫做en:sahn的庭院。庭院的四周环绕着房间或是拱廊。庭院的中央经常都会有个天井,称为en:howz。

清真寺里的sahn是用来进行洗礼的地方,而传统住宅和私人庭院的sahn则是为了美观及夏季降温。

3、花园

古兰经用花园来比作天堂。同时伊斯兰文化对花园设计也起了很重要的影响。

4、阿拉伯式花纹

为一个常常可以在清真寺及穆斯林房屋墙壁的装饰上看到的伊斯兰艺术的元素,阿拉伯式花纹通过对几何图案的重复形成了精美的图案。这些图案往往是植物和各种图形,有时候也有动物(特别是鸟类)。他们根据伊斯兰的世界观来决定用什么图案以及怎么用。对穆斯林而言,这些图案放在一起组成了无限的风格并超越了肉眼见到的物质世界。他们将无限进行了符号化,并将唯一的神安拉所创造的大自然去中心化。另外,伊斯兰的阿拉伯式花纹艺术家也传递准确的精神性,而不是基督教艺术的象征化。阿拉伯式花纹在穆斯林世界广泛用于清真寺和建筑,同时也是用漂亮、美观、反复的伊斯兰艺术来进行装饰的一种方法,同时也取代了人类和动物图片的使用(伊斯兰教禁止)。

5、书法

阿拉伯书法同几何化的伊斯兰艺术(阿拉伯式花纹)相结合并绘于清真寺的墙壁及天花板以及纸上。伊斯兰世界的现代艺术家也在他们的作品中使用了书法的历史遗产来进行题字或抽象化。

穆斯林书法是精神概念的可视化表达。书法为伊斯兰信仰的不同语言之间提供了链接,可以说是伊斯兰艺术最高尚的形式。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在阿拉伯语言以及阿拉伯书法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很多伊斯兰书法仍用于书写古兰经的格言或整段文字。

二、明显共性

变化丰富的外观:欧洲古典式建筑虽端庄方正但缺少变化的妙趣;哥特式建筑虽峻峭雄健,但韵味不足。而伊斯兰建筑则奇想纵横,庄重而富变化,雄健而不失雅致。

1、宣塔:是清真寺常有的建筑,用以召唤信众礼拜,最早期的伊斯兰清真寺中并无此建筑,约在先知穆罕默得去世80年前后才得以出现。

2、穹隆:伊斯兰建筑尽管散布在世界各地,但几乎都以穹隆而闻名,和欧洲的穹隆相比,其风貌、情趣完全不同。欧洲建筑的穹隆如同机器制品一样,虽精致但乏缺韵味。伊斯兰建筑中的穹隆往往看似粗漫但却韵味十足。

3、开孔:所谓开孔即门和窗的形式,一般是尖拱、马蹄拱或是多叶拱。亦有正半圆拱、圆弧拱,仅在不重要的部分使用。

4、纹样:伊斯兰的纹样堪称世界之冠。建筑及其它工艺中供欣赏用的纹样泰姬陵的阿拉伯书法,题材、构图、描线、敷彩皆有匠心独运之处。动物纹样虽是继承了波斯的传统,可脱胎换骨产生了崭新的面目;植物纹样,主要承袭了东罗马的传统,历经千锤百炼终于集成了灿烂的伊斯兰式纹样。

说到几何纹样,那是断然独创的东西,由于无始无终的折线组合,转瞬间即现出了无限变化,与几何纹和花纹结合更构成了特殊的形态。并且以一个纹样为单位,反复连续使用即构成了著名的阿拉伯式花样。另外还有文字纹样,即由阿拉伯文字图案化而构成的装饰性纹样,用在建筑的某一部分上,多是古兰经的句节。

三、典型特征

伊斯兰建筑最典型的特征,既不是它们没有遮蔽的地点,也不是它们的建筑风格,而是其倾向于隐藏在高。

位于伊朗伊斯法罕的Shah清真寺墙后面以及将注意力集中在室内的安排上。但是伊斯兰建筑在早期发展阶段表现出一种传统性。伊斯兰建筑不可避免地发展出地区性的差异,它们融和叙利亚、波斯和撒马尔罕的韵味,也融和了麦加和麦地那的风格。但其中没有任何一个地方的建筑可单独说明伊斯兰建筑的特色。伊斯兰建筑的发展,如同其宗教仪式一样,是直接从信徒的日常生活而来;它是一种绿洲建筑。

对于伊斯兰建筑的常见象征包括:通过反复使用万能的主题来表现安拉万能的概念。由于安拉被认为是无与伦比的,人和动物很少在装饰艺术中出现。叶子是常见的纹饰,但由于同样的原因样式都较典型或简单。

建筑内部的古兰经经文常使用阿拉伯书法书写。由于美丽的景观往往都在从外面(街道)看不到的内部(庭院和房屋),伊斯兰建筑也被称为“面纱建筑”。另外,像大圆顶、高耸的叫拜楼及大的庭院之类的夸张手法也被用于表达无穷的威力。

伊斯兰教的宰牲节的由来与文化特色

宰牲节是伊斯兰教主要节日之一,阿拉伯语“尔德·乌祖哈耶”的意译,亦称“古尔邦节”,又叫作“宰牲节”,意为“献祭”、“献牲”,亦为朝觐功课的主要仪式之一。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详细了解下伊斯兰教文化中的宰牲节吧。

宰牲节的由来

古代阿拉伯宗教传说,“先知”易卜拉欣夜梦安拉,命他宰杀自己的儿子伊斯玛仪勒,以考验他对安拉的忠诚。当易卜拉欣遵命举刀的一瞬间,安拉派遣特使牵着一只羊匆匆赶到现场,命以宰羊代替献子。从此,在阿拉伯民族中形成了每年宰牲献祭的习俗。伊斯兰教产生后,承认先知易卜拉欣为圣祖,并继承了这一仪式,并把伊斯兰教历的十二月十日定为宰牲节。我国使用的公历与伊斯兰教历每年有十一天的日差,故每年宰牲节的公历日期不固定。中国通用汉语的穆斯林俗称宰牲节为“小开斋”。

宰牲节的文化特色

1、举行会礼,穆斯林们聚集在大清真寺或公共场所,举行盛大的仪式和庆祝活动。

2、宰牲,一般的穆斯林都在节日之前准备好到时要宰杀的牲口,牲口要求必须健康,分骆驼、牛、羊三种,根据家庭的经济情况来决定。宰杀后的肉要分成三份,分别留作自用、赠送亲友以及施舍给穷人。

按照传统的规矩,穆斯林在宰牲节这天清晨沐浴更衣,到清真寺做礼拜、上坟缅怀先人。节前,穆斯林家家户户打扫干净,制作各种糕点,炸油馓子、烤馕,做新衣裳,为节日做好准备。穆斯林从清真寺做完礼拜之后,便回到家里杀牛宰羊,煮肉做饭,施舍穷人,招待来宾。青年男女有说有笑,载歌载舞,开展各种庆祝活动,节日期间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关于伊斯兰教的问题

伊斯兰教是世界性的宗教之一,与佛教、基督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中国旧称大食法、大食教、天方教、清真教、回回教、回教、回回教门等。截止到2009年底,世界人口约68亿人口中,穆斯林总人数是15、7亿, 分布在204个国家和地区,占全世界的百分之二十三。

伊斯兰教主要分为逊尼和什叶两大派系,也有其他一些小派系(如哈瓦里吉派,伊斯玛仪派)。逊尼派被认为是主流派别,又被称为正统派,分布在大多数伊斯兰国家,中国穆斯林也大多是逊尼派;什叶派的信徒主要分布伊朗,还存在于其它一些国家和地区,比如伊拉克等国。

清真饮食与伊斯兰教的关系

1、清真饮食是伊斯兰教教徒的饮食,伊斯兰是阿拉伯语回教的译音,伊斯兰教信徒又称穆斯林,它是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麦加人穆罕默德创立的一种宗教,穆罕默德在创立伊斯兰教时,把猪视为不洁之物。

2、伊斯兰教的《古兰经》规定了严格的禁食制度,教徒除了戒食猪荤以外,还要戒酒,要吃洁净食物,伊斯兰教食规还规定不得食用甲壳类动物、鳗类及海生哺乳动物。所以猪肉、猪血、猪油、蟹类、蛤类、无鳞鱼等都不能作为清真菜的原料。

3、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禁止信徒吃狗肉、猫肉、青蛙肉等,在海巴尔战役后禁止人们吃家驴肉,“清真”是中国回族穆斯林对伊斯兰教的专用名称,一般多用于一些固定的称谓,如“清真寺”、“清真饭店”等。

标签: 信仰 伊斯兰教 民族

天气预报查询一周-www.15tqw.com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站天气仅提供参考,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或有任务合作意向可联系我们
电话:邮箱:
闽ICP备18026954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