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天气预报查询一周

侏罗纪和白垩纪的区别

更新时间: 2024-06-02 16:32:48

侏罗纪和白垩纪的区别

众所周知,侏罗纪和白垩纪都属于恐龙时代,但这两个时期在时期、物种分布情况、环境气候方面又有较大的区别。侏罗纪是中生代的第二个纪而白垩纪是最后一个纪且恐龙最为昌盛,而两者由于板块运动等因素气候也有一定差别。

侏罗纪和白垩纪有哪些不一样

1、侏罗纪和白垩纪的时期不同:

侏罗纪是一个地质年代,界于三叠纪和白垩纪之间,约公元前1亿9960万年到1亿4550万年,侏罗纪是中生代的第二个纪;白垩纪开始于1.45亿年前,结束于6600万年前,历经7900万年,是地质年代中中生代的最后一个纪。

2、侏罗纪和白垩纪的物种分布情况不同:

侏罗纪时期,恐龙成为地球上最繁盛的物种,双冠龙等恐龙层出不穷,昆虫大约有一千多种以上,裸子植物极其昌盛;白垩纪时期出现最大恐龙,许多新兴恐龙种类和小型哺乳动物也随之出现,被子植物出现于此时期。

3、侏罗纪和白垩纪的环境气候不同:

侏罗纪时期全球各地的气候都很温暖,气候较现代温暖和均一;白垩纪时期白垩纪的海平面变化大、气候温暖。中期,海洋低层的流动滞缓,造成海洋的缺氧环境。

侏罗纪最大的恐龙是

坦桑尼亚蛮龙。

属于斑龙超科班龙科蛮龙亚科蛮龙属,于2011年在坦桑尼亚发现,2012年被归入蛮龙属并建立新种坦桑尼亚蛮龙,比马普龙更大。化石只有一颗巨大的牙齿,齿冠达15、5厘米,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长食肉恐龙和陆地食肉动物的牙齿,刷新了吉尼斯纪录。根据牙齿推算,其体型达到了14、2米,12、2吨重,超过了鲨齿龙,南方巨兽龙等其他巨型食肉龙。

侏罗纪和白垩纪的区别

1、侏罗纪和白垩纪的时期不同。

(1)、侏罗纪(Jurassic)是一个地质年代,界于三叠纪和白垩纪之间,约公元前1亿9960万年(误差值为60万年)到1亿4550万年(误差值为400万年)。侏罗纪是中生代的第二个纪,开始于三叠纪-侏罗纪灭绝事件。

(2)、白垩纪(英语:CretaceousPeriod)是地质年代中中生代的最后一个纪,开始于1.45亿年前,结束于6600万年前,历经7900万年。是显生宙的最长一个阶段。

2、侏罗纪和白垩纪的生物情况不一样。

(1)、侏罗纪是恐龙的鼎盛时期,在三叠纪出现并开始发展的恐龙已迅速成为地球的统治者。各类恐龙济济一堂,构成一幅千姿百态的龙的世界。当时除了陆上的身体巨大的迷惑龙、梁龙、腕龙等,水中的鱼龙和飞行的翼龙等也大量发展和进化。侏罗纪的昆虫更加多样化,大约有一千种以上的昆虫生活在森林中及湖泊、沼泽附近。除原已出现的蟑螂、蜻蜓类、甲虫类外,还有蛴螬类、树虱类、蝇类和蛀虫类。这些昆虫绝大多数都延续生存到现代。

(2)、白垩纪是最大的恐龙出现时期,许多新的恐龙种类开始出现,恐龙仍然统治着陆地,翼龙在天空中滑翔,巨大的海生爬行动物统治着浅海。最早的蛇类、蛾、和蜜蜂以及许多新的小型哺乳动物也出现了。被子植物也出现于此时期。

3、侏罗纪和白垩纪的气候环境不一样。

(1)、侏罗纪这时候全球各地的气候都很温暖,涌入裂缝而生成的海洋产生湿润的风,内陆的沙漠带来雨量。气候较现代温暖和均一,但也存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的区别。早、中侏罗世以蒸发岩、风成沙丘为代表的干旱气候带出现于联合古陆中西部的北美南部、南美和非洲。中国南部,早侏罗世时处于热带-亚热带湿润气候环境,中晚侏罗世逐渐变为炎热干旱环境;中国北部,早、中侏罗世气候温暖潮湿,晚侏罗世温暖潮湿地区缩小。环太平洋带的强烈构造变动与太平洋板块向周围大陆板块的俯冲密切相关。

(2)、白垩纪的海平面变化大、气候温暖,显示有大面积的陆地由温暖的浅海覆盖。白垩纪是以欧洲常见的白垩层为名,但在全球其他地区,白垩纪的地层主要由海相的石灰岩层构成,这些海相石灰岩层是在温暖的浅海环境形成。在白垩纪中期,海洋低层的流动滞缓,造成海洋的缺氧环境。全球各地的许多黑色页岩层,即是在这段时期的缺氧环境形成。这些页岩层是重要的石油、天然气来源,北海便是如此。气温上升的原因是密集的火山爆发,制造大量的二氧化碳进入大气层中。中洋脊沿线形成许多热柱,造成海平面的上升,大陆地壳的许多地区由浅海覆盖着。位在赤道地区的特提斯洋,有助于全球暖化。

标签: 侏罗纪 白垩纪 区别

天气预报查询一周-www.15tqw.com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站天气仅提供参考,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或有任务合作意向可联系我们
电话:邮箱:
闽ICP备18026954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