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天气预报查询一周

掩耳盗铃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更新时间: 2024-06-17 03:07:41

掩耳盗铃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钟声是客观存在的,不因为堵住耳朵就消失了;世界上的万物也都是客观存在,不因为闭上了眼睛就不复存在或者改变了形状。这则寓言故事虽然简短,但却形象而生动地阐明了一条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这是自欺欺人,终究会自食苦果。

掩耳盗铃的故事的故事来源于什么

故事来源:出自《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来源译文:范氏灭亡了,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背不动,于是用槌子把钟砸碎,刚一砸,钟锽锽的响声很大。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耳朵紧紧捂住。他以为捂住自己的耳朵别人就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释义:原为掩耳盗钟。掩:遮盖,盗:偷。把耳朵捂住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会听不见,比喻自欺欺人。

掩耳盗铃寓意

1、掩耳盗铃寓意 :做了坏事想让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欺骗自己。

2、春秋时期,有个小偷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找来一把大锤子,拼命朝钟砸去,小偷使劲捂住耳朵发现钟声变小了。掩耳盗铃,就是指自己把自己的耳朵捂住去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不会听见。比喻自己欺骗自己。

掩耳盗铃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什么

原指把耳朵捂住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不会听见。后来引申为比喻自欺欺人。

掩耳盗铃

出处:《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揜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闻之;悖也。”

辨形:铃;不能写作“玲”。

近义词:自欺欺人、弄巧成拙。

反义词:开诚布公。

用法:含贬义。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了的事偏要设法掩盖。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结构:偏正式

标签: 掩耳盗铃 体现 什么 哲学 道理

天气预报查询一周-www.15tqw.com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站天气仅提供参考,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或有任务合作意向可联系我们
电话:邮箱:
闽ICP备18026954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