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天气预报查询一周

河南坠子名家介绍,北京的坠子名家

更新时间: 2024-06-02 03:59:40

河南坠子名家介绍,北京的坠子名家

河南坠子在本地发展起来之后,开始走出河南,向其它地方发展。当河南坠子在天津扬名立万之时,进入北京的坠子演员也开始了他们的表演和传播之路。那么,在北京发展起来的坠子名家都有哪些人呢?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河南坠子在天津扬名立万的同时,有一部分坠子演员进入北京,并逐渐形成了“北京字儿、河南味儿”的河南坠子。20世纪30年代成书的《江湖丛谈》记载:“天桥的坠子,开荒的不是坤角,是个男角,这人满脸的麻子,一个人自拉自唱。社会人士瞧他又拉又唱,可是听不出他唱什么,那时正是民国十二三年,社会上还没嚷穷哪,做艺的人挣钱亦容易,这个唱坠子的每天能挣两三元。”

这个满脸麻子的人姓车,人称“车大麻子”。他演唱用的是纯正的河南话,北京人听不懂,觉得有点土,但他有滋有味的自拉自唱,还是吸引了不少眼球。于是唱坠子的男女班纷纷来到北京,当时较早在北京出名的坠子演员是卢永爱、大老黑(名叫任永泰)两口子,两人对唱,卢永爱唱做俱佳,身段好看,表情细腻;大老黑专会抓哏,善滑稽。

随之成名的是姚俊英,她的演唱被称为“是地道的河南滋味,唱一句弦儿跟一句的音韵,令人听了真有绕耳三日不断的妙趣”。她当时演唱的曲目有《小黑牛》、《刘二姐拴娃娃》、《许仙游湖》、《黛玉悲秋》等。

1932年前后,河南坠子女演员董桂枝、程玉兰姑嫂以及唱武坠子的男演员、琴师王永安等先后进京献艺谋生,与姚俊英一起开创了河南坠子在北京的繁荣,演出场所也逐渐从天桥转向城内各处的杂耍园子,这是河南坠子演出总体水平在北京得到进一步提高的结果。董、程二位在天津成名已久,北京的听众最喜欢听她们姑嫂两人的对唱,她们对唱的曲目有《蓝桥会》、《相府借粮》、《玉堂春》等。

1936年到1938年间,“坠子皇后”乔清秀两度进京,在西单游艺社短期演出。

20世纪40年代后,又有李雪芳、马忠翠、李玉玲等坠子演员活跃在北京曲坛。

20世纪60年代前后,在北京的河南坠子演员是姚俊英、马玉萍、刘慧琴、李少华等。姚俊英当时的演出主要是与马玉萍唱对口坠子,深受北京听众喜爱。出生于河北大名的马玉萍嗓音甜美圆润,她因在唱腔上大胆出新、勇于改革而享名。

河南坠子的简板怎么打

1、简板是通常用梨木制作的两块木板,长宽厚大约为25*6*2CM,单只手持击打出节奏配合演唱。

2、是小鼓和竹板。主要还是坠胡。坠胡是由小三弦改制的,又名坠琴或坠子,又叫二弦。这种乐器既能独奏又能合奏,它的音域非常宽,声音柔和,音量也比较大,与别的乐器有所不同的是它可以惟妙惟肖的模仿人声、唱歌、讲话,甚至鸟兽的叫声等等。流行于我国中部,是河南坠子、山东琴书、吕剧、曲艺的主要伴奏乐器。坠胡由琴杆,琴轴、琴筒、琴弓、琴弦、琴马等组成。琴筒为硬木、红木或黄桐木,八方形,前口蒙蛇皮,后口有镂空的边框。琴杆部份与三弦的琴干相似而较短。全长约 90 公分,兼做指板,张两弦,架于弦马上,弓在弦内运行。用马尾竹弓拉奏。四度定弦A、d,音域约两个半八度。坠胡音色高亢、柔美,除用于伴奏之外,还用于独奏和器乐合奏。

河南坠子艺术特色之唱腔音乐

河南坠子是由流行在河南和皖北的曲艺道情、莺歌柳、三弦书等结合形成的传统曲艺形式。那么,这样的戏曲表现在艺术特色上,又有什么样的唱腔特点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进入河南坠子中具体去了解一下吧。

河南坠子的唱腔音乐特点:

唱腔音乐是河南坠子唱腔的主导部分,由多种曲调(板腔)构成。包括引子、起腔、平腔、送腔、尾腔等部分,根据唱词的不同句式使用三字崩、五字嵌、七字韵、巧十字塞韵、滚口白等唱法,形成节奏和旋律上的明显变化,以表现不同的感情。

河南坠子的曲调虽多,但它以一个主体性基本唱腔曲调为基调,根据唱段的起、承、转、合的不同规律和故事情节的不同需要,加以重复、发展和变化。

同时,对传统唱腔中属于插入性或附属性的唱腔曲调,如引子、牌子、三字蹦、五字嵌、大小寒韵等,进行融会贯通式的取舍处理,把有特性的乐句和片断有机地结合在唱腔音乐中,使整个唱腔音乐丰富多彩,和谐统一。

河南坠子在传统唱腔中起腔唱法很多。有的起腔,开头采用紧缩节奏的手法,然后突然来一个懈板(突慢)伴之以大甩腔。也有前边几个字用白,然后起腔。

平腔指唱段中间大段落的唱腔部分,侧重于故事的叙述,为唱腔的主体部分。平腔都是由若干个小段组成,小段里又有开始句和叙述句之分。开始句多是两句或四句,叙述句则是无限反复,它的变化多、容量大。河南坠子各流派的形成,也就是他们各具有不同的平腔。这些曲调各不相同,有的华丽流畅,有的质朴硬朗,有的较悲切,有的则豪放。

落腔指唱段结尾时用的小乐段或乐句。有的落腔比较华丽,有的落腔欢快俏皮,显得干脆利落。

河南坠子唱腔音乐的调式主要是徵调式,因为河南坠子的唱腔主体是平腔,而平腔又主要是徵调式。板式通常是一板一眼(即2/4拍子),也有有板无眼(1/4拍子)和散板、紧打慢唱以及连说带唱的滚白形式。

河南坠子文化了解,老来难的唱词

《老来难》是我国的传统戏曲剧目,用通俗的语言来描述出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并告诉人们道理。这样的剧目,在生活中很容易引起共鸣,因此经久不衰。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通过河南坠子去了解《老来难》的唱词吧。

《老来难》唱词:

老来难,老来难,劝人莫把老人嫌。当初只嫌别人老,如今轮到我面前。

千般苦,万般难,听我从头说一番。耳聋难与人说话,差七差八惹人嫌。

雀蒙眼,似鳔沾,鼻泪常流擦不干。人到面前看不准,常拿李四当张三。

年轻人,笑话咱,说我糊涂又装憨。亲朋老幼人人恼,儿孙媳妇个个嫌。

牙又掉,口流涎,硬物难嚼囫囵咽。一口不顺就噎着,卡在嗓喉噎半天。

真难受,颜色变,眼前生死两可间。儿孙不给送茶水,反说老人口头馋。

鼻子漏,如脓烂,常常流落胸膛前。茶盅饭碗人人腻,席前陪客个个嫌。

头发少,头顶寒,凉风飕的脑袋酸。冷天睡觉常戴帽,拉被蒙头怕风钻。

侧身睡,翻身难,浑身疼痛苦难言。盼明不明睡不着,一夜小便六七番。

怕夜长,怕风寒,时常受风病来缠。老来肺虚常咳嗽,一口一口吐粘痰。

儿女们,都恨咱,说我邋遢不像前。老的这样还不死,你还想活多少年。

脚又麻,腿又酸,行动坐卧真艰难。扶杖强行一二里,上炕如同登泰山。

无心记,记性难,常拿初二当初三。想起前来忘了后,颠三倒四惹人烦。

年老苦,说不完,仁人君子仔细参。日月如梭催人老,人人都有老来难!

对老人,莫要嫌,人生哪能净少年。人人都来敬老人,尊敬老人美名传。

标签: 河南坠子 名家 介绍 北京 坠子

天气预报查询一周-www.15tqw.com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站天气仅提供参考,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或有任务合作意向可联系我们
电话:邮箱:
闽ICP备18026954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