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天气预报查询一周

揭秘伊斯兰教斋月的由来与意义

更新时间: 2024-06-02 21:43:42

揭秘伊斯兰教斋月的由来与意义

开斋节也就是斋月。开斋节是伊斯兰教的主要节日之一,和宰牲节还有圣纪并称为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这也是伊斯兰教文化的组成部分。伊斯兰教在开斋节这一天会有许许多多的活动,用来庆祝这个盛大的节日,这一天也有很多习俗和禁忌。那么,你知道开斋节的由来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开斋节是阿拉伯语“尔迪菲图尔”的意译,“尔迪”就是节日的意思,回族将开斋节视为最大的节日,因此将开斋节称为“大尔迪”。伊斯兰教主要节日之一。阿拉伯语“尔德·菲图尔”的意译。波斯语称“肉孜节”。与“宰牲节”、“圣纪”并称为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

中国通用汉语的穆斯林视开斋节为盛大节日,称之为“大尔德”。时间是伊斯兰教历十月一日。是日早晨沐浴盛装,喜气洋洋地赴寺参加会礼,并按规定交纳开斋捐(即索德盖·菲退勒),藉以完善全月斋功,周济贫穷,共度佳节。

会礼结束时,互道“色兰(目)”,表示节日祝贺,并依礼俗宴请宾客,互赠节日食品。穆斯林有的在家诵读《古兰经》,祈求真主赐福;有的游坟诵经,悼念亡人。新疆地区突厥语系及其他语种的各民族穆斯林称此节为“小尔德”。此间除举行上述仪式外,还依照民族习俗欢歌载舞,以示庆贺。

由来

开斋节:斋戒,是伊斯兰教的五功(心有念功、身有礼功、性有斋功、财有课功、命有朝功)之一。伊斯兰教的斋戒,重在信念。少数民族语言为“肉孜节”。

伊斯兰教规定,9岁以上的女性和12岁以上的男性穆斯林,每年斋月即希吉来历的莱买丹月即九月,都要封斋一个月。在封斋期间每日两餐,大约在日出前1小时和日落后1小时进餐,白天禁止吃喝和性行为。莱买丹,是阿语“炎热”的意思,形容封斋的人,通过“炎热”的磨练,来控制食欲和色欲。

据说,真主就是在这个月,将《古兰经》降于邻近的天上,以后23年中,真主派大天仙哲布拉伊把经文陆续从天上降给穆罕默德,因此,斋月是最尊贵的月份,倍受穆斯林的重视。希吉来历10月1日,开斋,为开斋节,封斋的天数为30天。

伊斯兰教的圣经——古兰经的由来

伊斯兰教作为世界性的宗教,三大教之一以佛教基督教并称。宗教文化复杂多样,每个宗教都有自己的信仰和禁忌事件和各具特色的宗教文化。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伊斯兰教文化中圣经的由来,希望大家喜欢。

文献记载,公元610年伊斯兰历9月(斋月),安拉在“盖德尔”的吉祥夜晚,命天使斋拜莱伊理(或译加百列)向穆罕默德开始陆续传达启示;直至公元632年穆罕默德逝世为止。

穆斯林认为,《古兰经》是世界上现存唯一的真主启示录,所以非常尊重,没有“大小净”不得触摸。而且,由于《古兰经》原文是用阿拉伯散文体诗颁降,故早期穆斯林不主张翻译《古兰经》,认为翻译的《古兰经》只能表达基本含义,不能等同于真主的原话。但也有人认为,真主不是说阿拉伯语的神。真主创造了很多语言,任何语言都可以表述安拉的意志。

穆斯林认为,《古兰经》是安拉神圣的语言,是真主传达给人类的永久性法典,是伊斯兰教信仰和教义的最高准则,是伊斯兰教法的渊源和立法的首要依据,是穆斯林社会生活、宗教生活和道德行为的准绳,也是伊斯兰教各学科和各派别学说赖以建立的理论基础。

《古兰经》中提到25位圣人,分别是阿丹、伊德勒塞、努哈、呼德、萨里哈、伊布拉黑麦、路忒、伊斯玛仪、易斯哈格、叶尔古白、优素夫、安尤布、舒尔布、穆萨、哈路乃、祖勒克富里、达吾德、苏来玛乃、伊里牙塞、艾里耶塞尔、优奴斯、则克令耶、伊哈呀、尔萨、穆罕默德,其中,阿丹被称为人类的祖先,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伊布拉黑麦被称为圣祖,他有两个儿子是伊斯马仪和易斯哈格,他和长子伊斯马仪是麦加天房克尔白的奠基人。

《古兰经》宣扬信仰真主,“我遵循我的祖先——伊布拉黑麦、伊斯哈格、叶尔古白“伊卜拉欣、伊斯玛仪、伊斯哈格所崇拜的──独一的主宰──我们只归顺他。”“相信我们所受的启示,与伊卜拉欣、伊斯玛仪、易斯哈格、叶尔孤白和各支派所受的启示,与穆萨和尔撒受赐的经典,与众先知受主所赐的经典;我们对他们中任何一个,都不加以歧视,我们只顺服真主。”

穆斯林认为,真主在历史上不断派遣先知传达旨意,其口述的《古兰经》是真主最后的启示,顺从真主的旨意就是穆斯林,在复生日来临时穆斯林将进入永久的乐园,不信主的将堕入永久的火狱。“信道者、犹太教徒、基督教徒、拜星教徒中,凡信真主和复生日(不以物配主者),并且行善的,将来在主那里必得享受自己的报酬”。

《古兰经》宣称,"这是一本阿拉伯文的经典,能证实以前的天经”。《古兰经》是“天经原本”,是未被歪曲的经典。穆斯林要遵守《古兰经》第17章的诫命:易卜拉欣是第一个穆斯林,“既不是犹太教徒,也不是基督教徒。他是一个崇信正教、归顺真主的人,他不是以物配主的人。”

穆斯林认为,真主有99个尊名,“创造天和地,造化重重黑暗和光明”,“是天地的光明……引导他所意欲者走向他的光明。”《古兰经》就是光明,是“真主的路”。“任何人也不配与真主对话,除非启示,或从帷幕的后面,或派一个使者,奉他的命令而启示他所欲启示的。”《古兰经》承认穆萨的《讨拉特》(《图拉》)和尓撒(耶稣)的《引支勒》(《福音书》)为真主降临的经典。

但穆斯林相信犹太教和基督教的经典都曾遭受人为的篡改,真主已经以其最终的完美启示《古兰经》代替了这些经典。而《古兰经》提及的众先知,也就是犹太教希伯来圣经的众先知。“我确已启示你,犹如我启示努哈和在他之后的众先知一样,也犹如我启示易卜拉欣、易司马仪、伊斯哈格、叶尔孤白各支派,以及尔撒、阿尤布、优努斯、哈伦、苏莱曼一样。我以《宰逋卜》赏赐达五德。”

但以色列人和基督徒“篡改经文,并抛弃自己所受的一部分劝戒。”而穆罕默德带来的《古兰经》则是从真主降临的“一部明确的经典”,因受真主的护佑而丝毫未被篡改。“如果你们喜爱真主,就当顺从我;你们顺从我,真主就喜爱你们,就赦宥你们的罪过。”由此可见真主被描述成一个有人类一般喜怒哀乐的,喜欢别人对其认可的形象。

《古兰经》的内容中约有1/5记述伊斯兰教同当时阿拉伯半岛上多神教徒及“有经人”(犹太教徒和基督教徒)的论争。论争的焦点是:关于安拉的独一性、穆罕默德的先知地位和《古兰经》是否为安拉的“启示”等问题。《古兰经》提出:“俩一俩嗨印兰拉胡"就是万物非主唯有安拉,要求人们放弃多神崇拜,只尊独一的安拉。

而麦加的多神教徒则说,他们崇拜众神或者是为了通过众神而接近安拉,或者是遵守祖辈的宗教,故将《古兰经》提出的“只拜唯一神安拉”视为“怪事”;他们认为放弃多神崇拜是背离自己祖先的异端行为。《古兰经》一再宣称,“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而且强调是继承已往一神教传统的最后使者。但多神教徒和“有经人”拒不承认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

前者说他是一个世俗凡人,神不可能选凡人作为使者;天主教认为古兰经破坏了教会的统一。《古兰经》说,安拉曾为已往的一些先知降示过经典,如《讨拉特》、《引支勒》等,阿拉伯人是一个没有经典的“文盲民众”,故为“引导”和“劝化”他们而以阿拉伯语降示了古兰;并说古兰有证实已往诸经的作用,要求人们信仰它,并遵从其中的劝告。

然而,多神教徒和“有经人”则说,古兰经文是诗人或智者的言辞,是“古人的神话”,既不相信它是安拉的启示,也不相信穆罕默德这个凡人能得到安拉的启示等。围绕上述有关宗教信仰问题,穆罕默德同他们进行了长期的论争。他用所宣布的启示驳斥反对者的论点,同时还申述并确立了伊斯兰教关于信仰安拉、经典和使者的基本思想。

【结束语】2015年7月22日,英国伯明翰大学表示,该校图书馆发现了全世界现存最古老的《古兰经》手抄残页,手稿的年代不会晚于穆罕默德去世20年之后。这些残页至少已有1370年历史,是全世界现存最古老的《古兰经》手稿。

伊斯兰教发源地是哪里,你知道吗?

亚洲西南,有座半岛,面积之大,世界为最,这便是闻名遐迩的阿拉伯半岛。半岛上最大的国家是沙特阿拉伯。沙特是为世人津津乐道的国家,是伊斯兰教的发源地和两大圣地所在地。那么究竟沙特阿拉伯和伊斯兰教文化有怎样的渊源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

沙特在出产石油前,一直是一个以牧业为主的国家。沙漠绿洲中的游牧民之间流传着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此地的游牧民称自己是阿丹、好娃的支系子孙。他们认为自己身材高大,头部瘦长,毛发卷曲,皮肤、眼睛为褐色,属于闪族人种。

他们综述其家谱时异口同声地说,阿丹、好娃的第十代子孙叫努夫,也就是挪亚。挪亚有三个儿子,其中一个叫闪。闪的子孙就繁衍生息在阿拉伯半岛这块土地上,形成闪族。又据传说闪的第十代子孙是易卜拉欣,他是信奉真主的先知,他们根据麦加克尔白石殿这一事实证实自己的说法。

沙特游牧民的这些传说基本上来自《古兰经》和伊斯兰其他文献。公元7世纪上半叶,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并传播伊斯兰教,决定把全世界穆斯林朝拜的方向朝向麦加。麦加是伊斯兰教第一大圣地,麦加清真寺是伊斯兰世界最古老、最具盛名的清真寺,被誉为伊斯兰教第一大圣寺。

麦加清真寺位于麦加城中心,规模宏伟,建筑物用洁白大理石铺砌,气势磅礴。清真寺广场中央偏南矗立着被称作天房的石殿克尔白,其全身用褐蓝色大理石砌成。天房内三根顶柱昂然挺立,其东北侧装有两扇金门,由286公斤纯金精工铸造而成。天房的正门又称忏悔门,上面铸有《古兰经》经文。天房内墙覆有玫瑰红的真丝,外墙蒙有印花丝绒帷幔,下面缀有金黄色的流苏。在天房外东南角一米半高的墙上,镶缀着一块30厘米长的带微红色的玄石。

据传,这块玄石是先知易卜拉欣建造天房的遗物,穆罕默德曾亲吻过这块陨石,穆斯林遂把它视为神物。克尔白石殿在全世界穆斯林心目中一直占有特殊位置。按照伊斯兰教规定,世界各地的穆斯林不论位于何方,每日五次祈祷、主麻日的聚礼礼拜、开斋节和宰牲节的会礼礼拜、送殡的葬礼礼拜及其他功拜,都要朝向天房。

麦地那是伊斯兰教第二大圣地,南距麦加约450公里,这里留有穆罕默德创教时的大量业绩。穆罕默德于创教初期在麦加遭到反对和迫害。公元622年,他带领妻室和皈依者迁往麦地那,并把此地作为传教中心。这在伊斯兰教史上称为“希吉拉”,意即“迁徙”,后来就以这一年作为伊斯兰教的纪元年。

麦地那原名叫雅兹里布,穆罕默德迁来后改为此名。麦地那在阿拉伯语中意为城市。穆罕默德在这里开展了大量的传教活动,于公元632年在这里故去。穆斯林遂称麦地那为先知城。朝觐者到麦地那拜谒的主要地方是先知清真寺,该寺被誉为伊斯兰教第二大圣寺。

当年穆罕默德亲自参加了修建这座清真寺的活动。该寺初建时比较简陋,后经多次修建和修葺,才形成一座豪华而宽敞的清真寺。圣寺的东南角是穆罕默德的陵墓,由黄铜栏杆隔开。沙特阿拉伯历代国王十分尊崇和重视麦加和麦地那圣地,国王都自称为“两处圣地的仆人”。

一年一度的麦加朝觐不仅是十多亿穆斯林的一项宗教仪式,也是一次重大的人文聚会。公元628年,穆罕默德规定,到麦加朝觐是穆斯林的天命。公元632年,他率领10万穆斯林去麦加朝觐,这是他一生中唯一一次正式朝觐。他在朝觐中所采取的宗教仪式便成为全世界穆斯林每年参加朝觐的正式仪式,延续至今。朝觐的第一道程序是受戒。

第二道程序是举行观瞻礼。第三道程序是巡礼麦加清真寺的克尔白天房。第四道程序是进驻阿拉法特山,这是朝觐活动最隆重、最主要的仪式。第五道程序是射石。第六道程序是宰牲。每年伊斯兰教历十二月,来自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万穆斯林到麦加朝觐,从此他们终生享有“哈吉”(意为朝觐者)的尊称。

标签: 揭秘 伊斯兰教 斋月 由来 意义

天气预报查询一周-www.15tqw.com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站天气仅提供参考,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或有任务合作意向可联系我们
电话:邮箱:
闽ICP备18026954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