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天气预报查询一周

分析长江流域的自然地理条件

更新时间: 2024-06-02 18:58:28

分析长江流域的自然地理条件

长江流域的自然地理条件:

1、长江流域东部邻近海洋,西部(源头附近)离海洋较远,长江流域上游处于第一、二阶梯,地势高,落差大,水能丰富,中游和下游位于第三阶梯,地势低平。

2、土壤:长江中下游有肥沃的水稻土。

3、植被:长江流域的植被状况与黄河相比,覆盖率和水土保持能力强得多。

4、气候:长江流域在青藏高原的地区为高原山地气候,其余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5、水文特征:流量大,汛期较长,为夏汛,无结冰期,阶梯交界处水能丰富。

长江流域的洪水主要是由什么形成

1、气象原因:因局部或者大部分长江流域降雨容易形成洪水。

2、生态破坏严重导致:如围湖造田,乱砍乱伐使中上游的地理环境破坏严重,导致洪水泛滥。

河流、海洋、湖泊等水体上涨超过一定水位,威胁有关地区的安全,甚至造成灾害的水流。又称大水。洪水一词,在中国出自先秦《尚书·尧典》。从那时起,四千多年中有过很多次水灾记载,欧洲最早的洪水记载也远在公元前1450年。在西亚的底格里斯,幼发拉底河以及非洲的尼罗河关于洪水的记载,则可追溯到公元前40世纪。

洪水是暴雨、急剧融冰化雪、风暴潮等自然因素引起的江河湖泊水量迅速增加,或者水位迅猛上涨的一种自然现象,是自然灾害。从客观上说,洪水频发有其不可抗拒的原因,可以说是天命难违。但是,万古奔腾的长江为什么仅仅在这20世纪短短的100年,清澈的江水就一去不复返,为什么百年一遇的洪水变成了几年一灾,十年一患。

长江流域有哪些古代文明遗址

长江流域有:巫山大溪文化遗址、新繁水观音遗址、江西万年仙人洞、吊桶环遗址、湖北黄陂盘龙城遗址、江西清江的吴城遗址是、江西新干商代遗址、炭河里遗址、彭头山文化等古代文明遗址。

长江流域是指长江干流和支流流经的广大区域,横跨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区,共计19个省、市、自治区,是世界第三大流域,流域总面积180万平方公里,占国内国土面积的18.8%,流域内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长江流域是指

长江流域是指长江干流和支流流经的广大区域,横跨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区,共计19个省、市、自治区,是世界第三大流域。流域总面积180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8.8%,流域内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流域面积:长江全长约6300千米,长江干流宜昌以上为上游,长4504千米,流域面积100万平方千米,其中直门达至宜宾称金沙江流域,长3464千米。宜宾至宜昌河段均称川江,长1040千米。宜昌至湖口为中游,长955千米,流域面积68万平方千米。湖口至长江入海口为下游,长938千米,流域面积12万平方千米。

标签: 分析 长江流域 自然地理 条件

天气预报查询一周-www.15tqw.com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站天气仅提供参考,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或有任务合作意向可联系我们
电话:邮箱:
闽ICP备18026954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