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天气预报查询一周

基诺族创世女神的传说

更新时间: 2024-06-02 22:31:09

基诺族创世女神的传说

我们听过女娲、西王母,甚至西方的圣母玛利亚、雅典娜等女神,但你听过基诺族的创世女神阿嫫腰北吗?阿嫫腰北是基诺族人崇拜的女神,人们还在山寨里塑造了她的雕像,用来纪念她。那么,创世女神阿嫫腰北有着怎样的故事?她与基诺族有什么渊源呢?马上来了解下基诺族文化吧。

在基诺族中,流传着许多神话和传说,其中以创世传说《阿嫫腰北》和洪水神话《玛黑玛妞》流传最广泛。

创世传说《阿嫫腰北》: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宇宙间全是茫茫大水。一天,水中突然出现一个庞然大物,漂浮很长时间后,突然裂开了,从里面走出一个力大无比的女巨人,她就是阿嫫腰北(注:阿嫫即母亲;腰即大地;北即翻或造。全句译为“造大地的母亲”)。

阿嫫腰北出来后,把那庞然大物一分为二,造出天与地。用9根巨绳把天吊起,再用9根巨柱支撑在天地间,把天地固定下来。接着造出了太阳、月亮、星星、高山、峡谷、江河、平原。

为了使大地充满生机,她又造出了树木、鲜花、小草及动物和人类。但这些动物、植物都像人一样会说话,且相互都想征服对方,大地一片混乱。阿嫫腰北便造出七个太阳,想晒死动、植物。七个太阳射下,许多植物、动物都晒死了,但还有一些动物躲起来了。阿嫫腰北便决定发洪水淹死它们。在世间万物中,阿嫫腰北唯独钟爱人类。为留下人种,她把一对刚出生的孪生兄妹玛黑和玛妞放在鼓里,装上食物。于是,她呼风唤雨,让倾盆大雨足足下了七天七夜,洪水把大地万物全部淹死了。

创世神话《玛黑玛妞》:大水不知淹了多少天,玛黑玛妞在大鼓里把东西都吃光了,洪水终于退去了。兄妹俩走出大鼓,这就是“生杰卓米”(注:这是基诺族祖先最先居住的地方)。

后来,他们遇到一位“阿匹”(注:老奶奶),其实阿匹就是造物主阿嫫腰北。她给了兄妹两九颗葫芦籽,并让他们分三窝种下,最后只长出了两棵。其中只有一棵开花结果,兄妹俩靠吃葫芦瓜为生。后来,他们发现了一个奇大无比的葫芦。这个葫芦熟落后,裂为三块,第一块滚下山,长出了花草树木;第二块滚下山,变成了各种水生、陆生动物;第三块里面飞出了各种鸟禽,鸡鸭也跟着出来。

玛黑玛妞长大后,为繁衍后代,他们成了亲并生育了六个儿女,三男三女,长大后又相互婚配,形成了基诺族乌优(老大)、阿哈(老二)、阿西(老三)三个胞族。基诺族的后代便繁衍下来了。

两个神话和传说相互关联,讲述了基诺人所理解和认同的女神诞生、宇宙万物产生、基诺人繁衍过程。

盘点:基诺族的风俗习惯文化

中华民族文化,它包括了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基诺族在悠久的历史岁月中,形成了自己丰富的、多彩的文化和独特的民族风情和风俗。饮食、语言、建筑等各方面的风俗习惯是基诺族文化的重要一部分。那么,就随小编来了解下吧。

语言

基诺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由于无文字,过去多靠刻竹木记事。基诺族相信万物有灵,崇拜祖先,尊奉诸葛孔明。

食俗

基诺族聚居于中国南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及其附近地区。基诺族主要从事农业,种茶历史悠久,有著名的普洱茶。

基诺族喜吃野菜、喜吃酸、辣味,制作多以煮、包烧、舂为主,而且喜欢用竹筒和芭蕉叶当锅烧饭菜。

基诺族习惯于日食三餐,以大米为日常主食,杂以玉米、瓜豆等。基诺族食用大米很讲究,要吃好米,新米,陈仓米多用来喂养家畜或做烤酒。玉米则侧重于吃青。早餐通常把糯米饭用手捏成团吃,午餐多把米饭用芭蕉叶包好带到地里随时加盐和辣椒食用。晚餐除主食米饭外,还备有一些菜肴,家庭饲养的畜禽只在婚丧礼祭时才能宰杀。

逢年过节和喜庆盛会时还要吃“剁生”,即用生肉末拌上盐巴、辣子、姜末、薄荷、韭菜等佐料,用手捏匀,直到把肉捏成白色像熟的一样才进食。

基诺人习惯于将猎获的松鼠肉挂在竹楼里火塘边上,用烟火熏烤成肉干,使之常年不坏,食用时切片烹汤,其味鲜而不腻。

基诺族最喜欢吃的菜有酸酉奄鱼。做法是将鲜鱼去鳞洗净,拌上辣子、盐巴与热的米饭,装进竹筒里,用芭蕉叶蒙在筒口,扎紧,待酉奄熟后即食,这种菜有特殊的酸味,味美可口,是佐饭佳肴。

蚂蚁蛋也是基诺族喜欢的营养佳肴。农历三、四、五月间把蚂蚁包砍开,用篾箩接着,一个较大的蚂蚁包获蛋七、八市斤,蚂蚁蛋一般有筷子头那样大小,似蜂儿的样子,营养丰富,可以煮吃、炒吃、蒸吃、放在火塘里烧吃,或放上盐巴、辣子舂细加水做成汤喝。

建筑

基诺族住房一般为干栏式竹楼,茅草覆顶,多是一个小家庭住一竹楼,包括一个父系家庭的全部成员。房屋因经济条件规模各有不同:单身汉、寡妇或较贫穷者多为一层的平房或小柱子的楼房,房屋较窄小;富裕人家多建大柱子的楼房,房屋间架较高,宽敞舒适。人住竹楼上,楼下养牲畜及堆放杂物。房屋一般建在较平坦、背风、距水源近,便于饲养猪鸡牲畜,便于打扫卫生的地方。

丰富多彩的基诺族舞蹈文化

基诺族是一个“尊重舅舅的民族”,基诺族聚居的山寨,风景秀丽,物产丰富,而这里的基诺族人崇拜太阳,热爱生活,他们能歌善舞。基诺族的舞蹈主要有儿童舞、新房舞、大鼓舞等,作为基诺族文化的一部分传承至今,现在,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基诺族的“儿童舞”(基诺语称“佐交交麦”)流传甚广,几乎每个基诺族村社都有。舞蹈的队形多种多样;有的围圆拍手跳,有的排成两行跳,有的围圆勾脚单腿跳,有的拉手跺脚跳,有的围圆相互对面拍打臀部两侧跳。舞姿活泼大方,天真烂漫,多是载歌载舞,一般无伴奏。歌舞动律特点是跺脚、屈膝,跺脚时似被火烫了一下,抬腿敏捷快速;屈膝半蹲跳时身体微有颤动,形成活泼而不轻狂,稳重而不压抑的风格特点。

基诺族少儿经常跳的舞蹈有《腰么拉那是星星吗?》(基诺语称“布基拉腰么拉”)、《进和退》(基诺语“斯诺罗畲”)、《小鸟笼子》(基诺语“雀罗起戈雀罗”)、《搭脚跳》(基诺语“阿基作车”)、《比高比矮》(基诺语“的比的比”)、《一脚两脚》(基诺语“特角尼角”)、《翻过来翻过去》(基诺语“勒利哥勒泼”)、《灰母鸡》(基诺语“牙莫迫迫”)等。

基诺族庆贺新房落成都要跳“刹锅克”,即贺新房舞。由一个长者领头,带领众人手拉手围成个圆圈,人数不限,但圆圈留下一个口子,让后来者加入。领唱者面前置一张篾桌,上面放酒,边饮边唱。领唱者领唱一句,圈内的一领唱者起头重复领唱者唱词前一句的两个词,然后众人接下去重唱这句歌词。节奏自由急迫,音域宽广舒展。合着歌声,还有众人脚踏新竹楼篾巴的响声。酒助歌,歌助舞,通宵达旦。

大鼓舞是基诺族的代表性舞蹈。最早是由男性独舞的一种古老的祭祀性舞蹈,后发展为男性青年参加、女性在后面击鼓的娱乐为组为主的舞蹈,现则为节日、祭祀、贺新房等男女老少都参加跳的舞蹈。

标签: 基诺族 创世 女神 传说

天气预报查询一周-www.15tqw.com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站天气仅提供参考,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或有任务合作意向可联系我们
电话:邮箱:
闽ICP备18026954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