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天气预报查询一周

徐州的传统戏剧:柳子戏

更新时间: 2024-06-02 18:40:35

徐州的传统戏剧:柳子戏

我国是戏曲之乡,可是现在喜欢听戏唱戏的人越来越少了,大家宁可玩游戏也不愿意碰戏曲有关的东西,不过打不得老人还是很喜欢听戏的。应多开设一些戏曲课程培养下一代孩子的戏曲文化知识,让戏曲文化得以传承。那么,徐州文化的柳子戏有什么特点呢?

柳子戏是流行于以山东济宁、菏泽、泰安、江苏徐州为中心鲁苏豫皖冀五省交界的三十余个县的汉族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又名弦子戏,黄河以北有“糠窝窝”、“百调子”、“吹腔”之称呼,是中国汉族戏曲古老声腔之一。中国戏曲史上曾有“东柳、西梆、南昆、北弋”之称的“东柳”就是山东柳子戏。

柳子戏,又称杨花柳,阳戏,是流行于土家族地区的一个老剧种,是恩施州五大地方剧种之一。柳子戏旧时在美土鄂西容司地区流传的历史较长,今称鹤峰柳子戏。早在容美土司第十四代土司王田舜年袭位时,便在土司王府设有专业戏班,并与外来戏曲吴腔、秦腔、苏腔、楚调同时演出。为后来的柳子戏与南剧形成奠定了基础。

柳子戏是以元、明、清以来流传于中原一带的民间俗曲小令为基础,并吸收高腔、青阳、乱弹、昆腔、罗罗、皮簧等声腔的部分剧目及唱腔,逐渐发展演变而成。因曲牌中有一种柳子调,故得名柳子戏。该戏与大弦子戏、罗子戏、卷戏等同出一源且相互影响;都以三弦作为主要乐器,辅之笙、笛,均属弦索声腔系统。

柳子戏有近五百年的历史,传统剧目二百余出,音乐唱腔曲牌六百余支,调式分为越调、平调、下调、二八调、反工四调和转调,一般以前四调为主。主要伴奏乐器有曲笛、笙、小三弦,俗称三大件。唱词是以长短句为主,通过挂“序”(齐言体)的手法,两者交错演唱,变化无穷,多姿多彩。

由于宫调繁多,音乐优美,唱腔典雅古朴、清新绵邈,素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哎咳”和“百调子”之称。加之行当齐全,各行都有独特的表演艺术风格,故能将各种不同性格的人物淋漓尽致、一览无余的展现在戏曲舞台上。柳子戏的唱腔以俗曲和柳子调为主。

其中俗曲部分比重较大,现存的200多个传统剧目中,由俗曲联成的约占二分之一。代表性剧目有《白兔记》(兴围、回围、磨房)、《金锁记》、《孙安动本》、《玩会跳船》、《抱妆盒》、《燕青打擂》、《三盗芭蕉扇》等。俗曲曲调委婉曲折,能够表达细腻复杂的思想感情,素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咳咳”之称。其曲牌有曲子与小令和客腔。

柳子戏的伴奏乐器主要有竹笛、笙、三弦,伴奏时以单旋律的随腔齐奏为主。在伴腔时,笛子吹奏的旋律基本与唱腔相同,而笙和三弦则可加花变奏;演奏过门时,笛子可即兴发挥,与笙和三弦构成支声复调,艺人称其为“严丝合缝”、“风雨不透”。

柳子戏的乐队由丝竹乐器和打击乐器两部分组成。丝竹乐器俗称文场,以笛子、笙、小三弦为主,兼用唢呐;打击乐器称武场,包括板鼓、大锣、小锣、手镲、小镲、堂鼓、四大扇等乐器。打击乐合奏时,发出“荒、扑、歹”的声音,音调鲜明,与其他剧种多有不同。

嘉兴传统戏剧艺术:海盐牌子

我国传统艺术的遗产极其丰富并且辉煌。传统艺术绘画、书法、音乐、戏剧等等,都有几千年的积累,这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嘉兴文化中,有很多的历史名人、饮食文化、传统戏剧艺术、名胜古迹等等。一起来看下传统的戏剧艺术:海盐牌子。

海盐牌子又称“堂名”,是坐着唱的戏曲请唱班,属曲艺叙唱类中的戏曲说唱。

“海盐牌子”始于明代,盛于清代,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在抗战前(1937年),其曲调以唱昆曲、徽调为主,后因京剧的盛行而改唱京剧曲调。但不是以歌舞表演故事,而是突出声腔艺术,具有曲艺的风格和特点。流行于浙北地区的嘉兴、海盐、平湖、海宁等地及苏南一带,活动于城镇乡村,为民众办喜事、做生日、儿孙满月、造屋上梁、祝寿庆诞、庙会、宴请时庆贺助兴。

“海盐牌子”多为4——8人为一台,演唱者不装扮剧中人物,着生活服装,以男角居多,也有男女混合班。海盐县沈荡镇许顺观的“新凤堂”就是男女混合班,演唱时,艺人围坐在奏台两边,各人手中执一种或数种乐器,自奏自唱。主要演唱的剧目有《徐策跑城》、《甘露寺》、《投军列窑》、《红鬃烈马》等,多数为一人一角,有时也一人兼演数角色。

据《海盐县志》记载,1949年前,海盐县有“海盐牌子”10余班,沈荡镇许顺观的新风堂和澉浦杨氏的四知堂最为有名。至今,“牌子”仍活动于城乡民间,受到民众的欢迎。

海盐牌子被列入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你可能会喜欢:

广东传统节日大搜罗

浅谈广西民歌特点与风格

南京历史文化景点,南京名景

具有历史意义的徐州汉兵马俑

张家界传统戏剧是什么

张家界传统戏剧是:张家界阳戏。

张家界阳戏是张家界市永定区地方传统戏剧。张家界阳戏起源于明末清初,悠久的巴楚文化艺术和多姿多彩的民间音乐歌舞,以及湘鄂渝黔边区丰厚的少数民族文化,为张家界阳戏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张家界阳戏发祥于永定十三都,即今张家界市永定区教子垭镇犀牛潭一带,当时还没形成一个剧种,只是民间的草台戏,也就是由民间音乐组合起来。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张家界阳戏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戏剧体系,有较为固定的唱腔,有激情、悲愤、先声夺人的导板,长吁抒事的正宫,欢快轻松的悦调,滑稽诙谐的金钱调等十余种。

传统戏剧:苏州评弹三笑的背景故事

许多人都是看着星爷的电影长大的,这些都是我们的年少回忆,小编印象中的第一部电影就是《唐伯虎点秋香》秋香的三笑留情更是勾走了唐伯虎的心。

那么,本期了解苏州评弹《三笑》的背景故事。

风流才子唐伯虎(凌波)在苏州虎丘山游玩,遇到相国夫人带了四个美婢来烧香,其中的秋香(李菁)美艳出众,不禁为之神往,秋香临行前向他一笑、再笑、三笑,使他神魂颠倒。

唐伯虎在苏州一寺院内邂逅华太师府艳婢秋香,惊为天人。虎尾随不舍,状甚疯麻,香三笑留情。虎为亲近佳人伪装穷人,改名康宣,混入太师府当书童,才华深受太师赏识,赐名华安。

香早慕虎名,虎向香表露身份,香不信,更戏弄虎。虎无计可施,幸得好友祝枝山授以妙计。虎谎称山有意聘他作西宾,允他选一婢女为妻。太师为挽留虎,准他在众婢女中选妻。虎得偿所愿,娶得美人,夜潜出相府,与香远走苏州。

该片将美丽的湖光景色、江南戏曲中的杂腔小调(如:紫竹调、茉莉花、银钮丝、吟诗调、知心客、道情调、山歌调、吴江歌等各种曲牌)和充满喜剧色彩的唱词、念白交织一起,使影片高潮迭起,笑声不断,让观众在视觉、听觉上得到美的享受。

向群影片中饰演唐伯虎,表演出色,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向群扮相儒雅俊朗,表演细腻准确,潇洒自如,极富神韵。各种心绪,都被向群刻画得丝丝入扣、入木三分,举手投足帅美飘逸,将“才子的风流”诠释得淋漓尽致。

陈思思在影片中传神地饰演了秋香一角,以其俊美的扮相,潇洒自如的表演获得了观众的喜爱,成就了她电影事业的高峰,成为当时炙手可热的一线明星。陈思思的肢体语言运用得很恰当。因为影片走戏曲路线,她在片中有许多戏曲动作,无论抚琴、甩袖还是俯身下拜,每一个动作都准确到位,一颦一笑成功地传达了人物的内心活动。

标签: 徐州 传统 戏剧 柳子戏

天气预报查询一周-www.15tqw.com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站天气仅提供参考,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或有任务合作意向可联系我们
电话:邮箱:
闽ICP备18026954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