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天气预报查询一周

天人合一是一种怎样的学说 天人合一是谁提出的

更新时间: 2024-05-17 13:52:25

导读: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思想有很多,你知道核心思想有哪些吗?天人合一就是核心思想之一,它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整体观和和谐观。那么,天人合一是一种怎样的学说?天人合一是谁提出的呢?想知道就来瞧瞧小编的介绍吧。

“天人合一”是一种怎样的学说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根本观念之一,与“天人之分”说相对立。我们的祖先将“天”视为有意志的神灵,认为人与天之间是能够沟通的,正如伏羲所演示的易经八卦,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天人合一”这一学说建立在天人相通的基础上。社会发展到东周时期,人们已经对巫术的作用有所淡化,人们关注的重心已经由天转向人,“天”的传奇色彩开始淡去,化为自然和人伦意义的一面。孟子将天视为道德的本源,认为人的心性受之于天,尽心知性即可与天地相通达。正如其在《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中所说:“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用的就是天赐爵位来表示人的高尚道德。“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意在表明君子的道德修养所能达到的崇高境界。庄子的思想时期,把“天”指向自然的层面,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认为天与人本来就是一体的,之所以天人分隔,是由于人的文化造成的,所以庄子主张“绝圣弃智”、返璞归真,从而达到天人相容的本原境界。最早表述“天人合一”思想的是西汉时期的董仲舒,在他的《春秋繁露》中明确阐述了“天人之际,合二为一”的思想。

天人合一是谁提出的

提出者:庄子。

“天人合一”,为哲学思想,“天”代表“道”、“真理”、“法则”,“天人合一”就是与先天本性相合,回归大道,归根复命。天人合一不仅仅是一种思想,而且是一种状态。“天人合一”哲学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

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家:

在道家来看,天是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庄子说:“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天人本是合一的。但由于人制定了各种典章制度、道德规范,使人丧失了原来的自然本性,变得与自然不协调。

人类修行的目的,便是“绝圣弃智”,打碎这些加于人身的藩篱,将人性解放出来,重新复归于自然,达到一种“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

儒家:

在儒家来看,天是道德观念和原则的本原,人心中天赋地具有道德原则,这种天人合一乃是一种自然的,但不自觉的合一。

但由于人类后天受到各种名利、欲望的蒙蔽,不能发现自己心中的道德原则。人类修行的目的,便是去除外界欲望的蒙蔽,“求其放心”,达到一种自觉地履行道德原则的境界,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结语:以上是小编整理的“天人合一是一种怎样的学说,天人合一是谁提出的”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标签: 天人 一是一 怎样 学说 天人合一 提出

天气预报查询一周-www.15tqw.com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站天气仅提供参考,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或有任务合作意向可联系我们
电话:邮箱:
闽ICP备18026954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