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天气预报查询一周

山火是怎么烧起来的 山火怎么快速扑灭

更新时间: 2024-06-02 03:44:08

导语:森林火灾的威力是非常大的,一个普通人遇到了森林大火,不及时采取措施的话,很可能会葬身火海。那么,大家知道山火是怎么烧起来的?山火怎么快速扑灭?接下去给大家分享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灵活运用,以下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山火是怎么烧起来的

山火是一般是由烟头、野外用火以及雷电等引燃干燥的草木后,借助风势烧起来的。

世界上90%以上火灾是由人为引发的,而在中国,人为因素引发的森林火灾占98%以上。除纵火、雷击外,过失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来自于违章和不慎,如1987年大兴安岭“5·6”特大森林火灾、1997年印尼森林大火和2004年澳大利亚悉尼、堪培拉森林大火等。德国弗赖堡大学全球火灾监测中心研究表明:虽然全球气温变暖导致森林火灾多发,但改变城镇及周边地区居民安全行为,杜绝火灾隐患是控制森林火灾的关键。

截止发文日期(2020年6月2日),1950年以来,我国年均发生森林火灾13067起,受害森林面积653019公顷,因灾伤亡580人。其中1988年以前,全国年均发生森林火灾15932起,受害森林面积947238公顷,因灾伤亡788人(其中受伤678人,死亡110人)。1988年以后,全国年均发生森林火灾7623起,受害森林面积94002公顷,因灾伤亡196人(其中受伤142人,死亡54人),分别下降52.2%、90.1%和75.3%。

山火怎么快速扑灭

1、冷却法,在燃烧的可燃物上洒水、化学药剂或湿土用来降低热量,让可燃物温度降到燃点以下,使火熄灭。

2、隔离法,采取阻隔的手段,使火与可燃物分离、使已燃的物质与未燃的物质分隔。一般采取在可燃物上面喷洒化学药剂,或用人工扑打、机翻生土带、采用高速风力、提前火烧、适度爆破等办法开设防火线(带)等,使火与可燃物、已燃烧的可燃物与未燃烧的可燃物分隔。同时通过向已燃烧的可燃物洒水或药剂,也能增加可燃物的耐火性和难燃性。

3、窒息法,通过隔绝空气使空气中的含氧率降低到14—18%以下,而使火窒息。一般采用机具扑打,用土覆盖,洒化学药剂,使用爆破等手段使火窒息。

4、打初发火:这是扑灭森林火灾的关健,小火不灭就成大火,必须把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堵住火头,不让它扩展,做到“打早,打小,打了”有火不成灾。 打早:早发现,早报告,早出动,早扑灭,集中人员把火消灭在初发阶段。 打小:先控制火势,力争把大火变小火。 打了:什么叫打了,明火扑灭后,彻底清理火场,防止死灰复燃,平安无事才叫打了。

5、打地表火:这种火主要是在林地中杂草、杂灌、枯枝、落叶燃烧起来,它蔓延燃烧速度快。可采取一方面用树枝和二号工具沿火线扑打火焰,控制燃烧速度,另一面选择距火头适当距离,开设防火隔离带,阻止火势蔓延。 对火势较猛,风势又很大的火,靠简单工具很难控制火势,只好沿火势方向,或依靠小路、山脊等有利地形,开辟临时防火线,阻止火势蔓延,必要时可采取以火攻火的办法。

6、打树冠火:较大的地表火在风吹的作用下,风助火势,火助风威,火就变得异常猛烈,沿着树冠成片烧过去,扑救也很困难。这种情况主要开防火路,用油锯迅速地将隔离带上的树木全部伐倒,倒向火场一边,及时清理杂物,防止林火蔓延。阻隔带宽度要有5-10米,同时灭火人员分头把守火路,当火头接近时,火势受阻减弱,此时应立即扑打靠近火路的火焰。

7、打上山火:也叫冲天火。这种火扑救比较危险,指挥员要高度重视,可从火线两侧沿上山方向跟踪扑救,采用推进法,一遇到危险马上退到已烧过的地方。

8、打下山火:对于下山火它燃烧速度慢,可用打火工具直接扑打,这种火势缓慢容易扑打,第一人打下后其他人相继打,因前面的人把火打落,火星不会立即熄灭,有时还会复燃,所以应紧接着打。打火首先要打住火头,但不可迎面堵截,应从火头两侧夹打,要采取“轻抬、重压、急打”的方法。就是举起要轻,一打一拖,不能直上直下,以免形成煽火助燃和火星飞扬。压下要重,使火焖熄。打得要快,尽量把树枝向左右流动或扫拖,以熄灭余火。如果火线烧成直线时,就可把人力分成几组,把火线截成两段或几段,分段扑打。如果火线烧成弧开状态(即两边烧的快,中间烧的慢),则先从两头控制住火头,由两头夹打,制止其蔓延扩大,并逐渐缩短火线至火扑灭,决不可先从中间打,以免两边烧得快把打火人围在中间而发生危险。这种打火方法,一般在人多并且火势不大的情况下通常采用。

9、打夜间火。相对湿度小,风小蔓延速度慢,只要指挥得当,按照打“下山火”战术,可较快扑灭。如火势较大,夜间天黑山陡,一般是围而不打,天亮后再扑救。

标签: 山火 怎么 起来 快速 扑灭

天气预报查询一周-www.15tqw.com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站天气仅提供参考,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或有任务合作意向可联系我们
电话:邮箱:
闽ICP备18026954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