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天气预报查询一周

50年代的人们是怎么过春节的

更新时间: 2024-06-03 14:03:26

一)50年代的人们是怎么过春节的

50年代的人们是怎么过春节的

50年代的人们过春节时会买年货、拍摄全家福照片、穿新衣、包饺子、搓汤圆、吃团圆饭、贴春联。那个时代的人们穿戴普遍比较破旧,有很多孩子都穿带补丁的衣服,所以孩子们都盼望过年穿新衣服,其实就是穿不带补丁的衣服。平时吃饭基本都是粗粮,很少吃肉,更不用说吃糖果了,孩子们很早就盼着过年,因为过年能吃上好多好吃的东西,一般家长在过年时对孩子吃东西是不加限制的,现在的孩子都在家里玩电脑、看电视,外面的活动很少,过去在胡同里、街道上、空地上到处都可以看到孩子们的身影,虽然他们没有电视电脑,但他们的娱乐方式却丰富多采,滚铁环、抽陀螺、踢毽子、跳皮筋以及各式各样自创的游戏同样使他们很陶醉。

二)不同民族人们怎么过春节

50年代的人们是怎么过春节的

1、除夕那天,人们穿上艳丽服装,戴着奇形怪状的假面具,用唢呐、海螺、大鼓奏乐,奉行隆重而又盛大的“跳神会”。小伙子们狂舞高歌,表示除旧迎新,驱邪降福。到了新年早晨,妇女们便去背“吉祥水”,预祝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2、回族:年三十晚上包饺子,这一天要把素日里喜欢搬弄是非的小人的“嘴”捏上。端上热腾腾的饺子,打开预先做好的腊八醋,一家人团坐在桌前,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孩子们却对桌上摆的各种零食更感兴趣,果壳可以随便扔满一地,三十晚上不能扫,叫“踩碎(岁)”。 春节这天,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响彻云天,孩子们穿着崭新的衣服,初一中午年饭丰盛无比,但晚上要吃面条或是合子,象征新的一年和顺、团圆、美满。

3、傣族:春节期间,小伙子和姑娘们互相投掷糠包,看谁投得准,看谁接得着。玩到一定的时候,姑娘们就悄悄抢走小伙子身上佩的腰刀、包头布或拴着的马,跑回家去。假如小伙子有情就追随而来。父母见到女儿拿着头布、牵着骏马回来,便设宴款待。另外,每年4月13日是傣历新年,也是傣族人民的最隆重的节日——泼水节,他们把泼水看成是驱邪除污,吉祥如意的象征,也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4、苗族:过春节时,除准备丰富的食品外,还要杀鸡祭祖,“守岁”、开“财门”、敬“年神”,从初一到十五都要庆祝。在此期间,要举行传统的娱乐活动。这种活动。在贵州西部及川南、云南等地都将举行,译成汉语,称为“踩花山”、“跳场”、“跳年”、“跳月”等等。

三)南方人是怎么过春节的阿

50年代的人们是怎么过春节的

南方人过春节有以下几个风俗要做:

1、扫尘,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2、贴春联,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3、守岁,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

4、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5、拜年,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四)老一辈人怎样过春节

50年代的人们是怎么过春节的

1、腊月二十七除尘。传统民俗中,这一天要打扫房间,洗衣洗澡去晦气,全家干干净净等待新年到来。老北京就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俗语;

2、腊月二十八贴花花。这一天把春联、窗花、年画都张贴出来,寓意是辟邪,压伏邪气;

3、腊月二十九祭祖。中国人对祖先的尊重是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到了这一天,一大早就上坟请祖,全家人按辈分依次排开,为祖先上椒酒,行跪拜礼;

4、腊月三十除夕守岁。全家聚到一起守岁,“守岁”寓意着为新年祈福,全家和睦,团团圆圆;

5、正月初一早起。正月初一必须早起,象征着一年里阖家都会辛勤劳作,放开门炮仗,喜气洋洋。拜年,亲朋好友之间互相上门问候,一起吃饭,给小孩子压岁钱。

标签: 年代 人们 怎么 春节

天气预报查询一周-www.15tqw.com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站天气仅提供参考,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或有任务合作意向可联系我们
电话:邮箱:
闽ICP备18026954号-24